文章插图
所以 。鹦鹉螺灭绝与否的关键是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态度 。停止捕捞和交易、减少排污、扭转海洋酸化趋势 。人类必须从现在开始珍惜大自然 。才能在自救的同时救它们 。否则 。鹦鹉螺躲不过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不过鹦鹉螺并不害怕灭绝——毕竟有人类和地球80%以上的物种给它们陪葬呢 。
其他观点:
这个很难说 。这要看第六次大灭绝的性质是什么样的 。影响范围有多大 。
灭绝的性质是指:是属于什么样的大灭绝 。或者由什么原因导致的 。例如:小行星?海退事件?气候变暖?
影响范围有多大是指:灭绝事件是局限在局域的还是全球的?是局限于陆地的还是海陆都受到影响的 。
先来看看鹦鹉螺“游过”的这几次大灭绝
鹦鹉螺最早出现在5亿年前的晚寒武纪 。而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五次灭绝事件鹦鹉螺都经历过了 。居然能够幸存到现在 。难怪被称为“活化石”啊!
文章插图
上图:地球上的5+1次大灭绝事件时间线和原因 。
4.45亿年前 。奥陶纪末大灭绝(60-70%物种灭绝) 。可能的原因是强烈的冰川时期来临;
3.75-3.6亿年前 。泥盆纪末大灭绝(75%物种灭绝) 。可能的原因是氧气含量急剧下降;
2.52亿年前 。二叠纪末大灭绝(95%物种灭绝) 。可能的原因是小行星撞击和剧烈的火山活动;
2.00亿年前 。三叠纪末大灭绝(70-80%物种灭绝) 。可能的原因是巨型火山喷发和小行星撞击;
0.66亿年前 。白垩纪末大灭绝(75%物种灭绝) 。可能的原因是小行星撞击 。
正在进行中(??%物种灭绝) 。可能的原因是人类……
全球变冷封冻、氧气含量下降、多次小行星撞击和火山喷发都没有灭绝鹦鹉螺 。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这个跟鹦鹉螺生存的环境有关 。
鹦鹉螺的适应能力
水压的适应
鹦鹉螺生活在海平面以100米以下(最深可达760米)处的珊瑚坡上 。这个深度范围水压在10~76个大气压之间 。深度悦深 。猎食者越少 。再加之鹦鹉螺有坚硬的壳保护 。因此即便它行动缓慢但实际上很少遭遇敌手 。
文章插图
上图:鹦鹉螺的解剖结构 。非常有特色的是其壳里面的气室(通常充满了氮气) 。其中气体可经由中间的导管由鹦鹉螺自行控制来操控沉浮 。
气室的存在使得鹦鹉螺可以在一个相当大的深度范围内活动并且不用花太大的能量来下潜 。这是它的优势之一 。鹦鹉螺的游泳速度不如现代章鱼、鱿鱼等头足纲动物 。但鹦鹉螺潜水的能量消耗远低于其近亲 。这或许是一种生存优势 。而坚硬的壳也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 。
据研究发现 。鹦鹉螺对于水压的变化有惊人的适应力 。它可以忍受高达80个大气压差的变化而安然无恙 。不像很多深水软体动物和鱼类 。如果捕上海面通常会失压而死去 。但鹦鹉螺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从800米捞到海面之后再放到水里它们也能够好好的 。看来鹦鹉螺真的是比较皮实 。因此才跨越了五次大灭绝活到今天 。
食物
鹦鹉螺不像它们的头足纲近亲 。很少主动出击捕捉猎物 。它们基本上是食腐者 。吃从上方掉落的各种海洋生物的实体或食物残渣 。这样的生活的风险和成本都比较低 。尤其是当灭绝来临的时候 。食物会变得更丰富 。难怪这种坐吃等死的生物5亿年来一直没怎么进化 。要知道鹦鹉螺的寿命也很长 。最长可达20年 。是头足纲当中寿命最长的 。
智力
曾有研究认为鹦鹉螺智力不佳 。因为它们的大脑与现代头足纲动物相比似乎要简单一些 。但另外一些研究则认为鹦鹉螺的智力也没有想象地那么差 。它们的长期和短期记忆都不错 。只是比乌贼、章鱼等略迟钝了点 。因为头足纲的神经系统跟脊椎动物不大一样 。他们神经系统可能并不完全集中在大脑 。因此不能简单用脊椎动物的标准去衡量 。当然 。这个跟它们相对“佛系”的性情也有关系(显得智力不高 。但其实可能并不是看到的那么不堪) 。
第六次大灭绝——人类对鹦鹉螺的威胁
文章插图
上图:被人类制作成精美工艺品的鹦鹉螺壳 。
但是因为鹦鹉螺的繁殖需要在数个大气压的水中进行 。因此非常难以人工养殖 。加之其较长的寿命 。漫长的生长期 。缓慢的游速 。很容易被捕捉 。从而容易因为种群数量下降而面临灭绝的威胁 。虽然目前出产鹦鹉螺的主要国家以及立法保护 。但是鹦鹉螺壳仍然在市场上大肆售卖 。尤其是在亚洲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显然人类的需求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
推荐阅读
- 鸡爪果怎么泡酒
- 史上有哪些已灭绝的动物能够很好的适应当今的自然环境?
- 海虾和河虾要怎么区分
- 哪个演员演的苦情,伤感剧情让你泪流满面,仿佛至身其中一样伤心?为什么?
- 沼虾和明虾哪个营养好
- 福寿螺可以吃吗?要怎么吃?
- 哪部国产剧让你看哭了?
- 怎么区分福寿螺啊?
- 穷人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