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非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二 )


在文姜出嫁的前一天晚上 。姜诸儿终于找到机会在一把纸扇上写了一首诗 。传递给了齐文姜 。诗句是这样的:桃树有华 。灿灿其霞 。当户不折 。飘而为直 。吁嗟复吁嗟!齐文姜的答复是:桃树有英 。烨烨其灵 。今兹不折 。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这意思再也明显不过了 。他们还有再见的机会 。
这文姜嫁到了鲁国 。成了嫡室夫人 。生了一个儿子 。就是后来的鲁庄公 。过了几年后 。齐僖公去世 。公子诸儿成了新的齐公 。这样一来 。他就要求鲁国让文姜经常来齐国探亲 。由于保密工作做的好 。鲁桓公不明所以 。就一一安排了 。文姜到了齐国后 。很快齐襄公与文姜就又出双入对 。颠鸾倒凤了 。对于文姜的迟迟不归 。鲁桓公也驾着车去接她 。结果撞见了这段不伦之恋 。鲁桓公气愤不已 。夺路而走 。齐襄公就派了公子中的大力士叫做彭生的 。跳到鲁桓公的车上 。捏断了他的肋骨 。鲁桓公活活痛死了 。

“齐大非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章插图
(鲁桓公头上有点绿)
鲁桓公去世后 。他的嫡子 。就是文姜的孩子做了鲁公 。文姜也不方便久不归国 。就说思念故土 。希望在鲁国边境上长期看着齐国 。鲁庄公就让人在边境修了一个宫室给母亲文姜居住 。这齐襄公经常打猎来到边境 。晚上就住在这里 。
后来齐国发生了叛乱 。齐襄公被人杀死 。齐国大乱 。公子小白最后做了齐君 。就是齐桓公 。文姜见齐襄公去世了 。就彻底收心了 。回到鲁国都城 。全心协助儿子治理鲁国 。表现出了出色的军政才能 。所以 。后世对文姜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
如果当初姬忽不悔婚 。顺利嫁入郑国的文姜 。是否还会有这种不伦之恋?那又是未知之数了 。
其他观点: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齐大非“耦”而不是齐大非“偶” 。
耦是春秋时期人们常说的一个词 。就像今天我们说手机“充电”一样普遍 。这与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
当时社会是农耕时代 。人人都会参与耕作 。而耕作最流行的方式是“耦耕” 。耦耕就是两个人一起用铁器耕作 。它要求两个人要配合默契 。而只有体型相当、体力一致的情况下才容易配合默契 。所以 。同耦的人身体条件必须相近 。
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个比喻:同耦的人就比喻合得来的人 。和自己体量差不多的人或事物 。
所以 。齐大非耦的意思是人家齐国是大国 。我们是小国 。我们不在一个级别上 。我不想攀附它 。这个耦不是配偶的意思 。
耦在《左传》中出现多次 。既非褒义也非贬义 。像是一个中性词。还有一个典型的地方是晋国的骊姬和东郭五、梁五两个人都相好 。这两个人帮助骊姬搞阴谋 。人们就把东郭五、梁五这两个臭味相投的人称作二耦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二五(东郭五、梁五)卒与骊姬谮[zèn]群公子而立奚齐 。晋人谓之二耦 。
齐大非耦的原文是《左传·桓公六年》:“公之未昏于齐也 。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太子忽 。太子忽辞 。人问其故 。太子曰:‘人各有耦 。齐大 。非吾耦也 。’”我们可以看到 。这里并没有“偶” 。
其他观点:
“齐大非偶”这个成语的本意是:身份低微不敢高攀 。
“齐大非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章插图
这个成语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 。大子忽辞 。人问其故 。大子曰:‘人各有耦 。齐大 。非吾耦也 。”
“齐大非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章插图
这个成语主要说的是齐僖公为何要倒贴嫁妆 。强嫁女给郑世子?
我国春秋时 。齐僖公一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郑国的太子忽 。但是太子忽急忙推辞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偶 。你们齐国是个大国 。我的位卑配不上 。
“齐大非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章插图
后来北戎部落入侵齐国 。齐国危机 。赶紧向郑国求援 。太子忽立即率领郑国的军队 。帮助齐国打败了北戎 。这时齐僖公又提起这件婚事 。太子忽又一次坚决推辞 。
“齐大非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章插图
别人问他为什么拒绝 。他说:“以前没有帮齐国忙的时候 。我都不敢娶齐侯的女儿 。今天我奉了父王之命解救齐国的危难 。如果这时我娶了妻子回去 。这不是用郑国的军队来换取自己的婚姻吗?那么到时郑国百姓会怎么说我呢!”说罢就辞别而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