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汉朝最具特色的诗歌体裁,是怎样为民发声的?


汉乐府的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东门行》《陌上桑》等 。而一首《江南》 。却清新活泼 。婉丽动人 。
《江南》.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 。
莲叶何田田 。
魚戏莲叶间 。
魚戏莲叶东 。
魚戏莲叶西 。
鱼戏莲叶北 。
【汉乐府,汉朝最具特色的诗歌体裁,是怎样为民发声的?】魚戏莲叶南 。
整首诗描写劳动场景 。但又是比兴手法 。把.“莲叶”比喻成美丽的姑娘 。“何田田”明指莲叶肥硕茂盛 。暗喻姑娘丰姿卓约 。姑娘数量成群 。“魚”暗喻小伙子 。小伙追逐姑娘一忽东 。一忽西 。一忽南 。一忽北 。活泼动人的一场男女欢娱的场景 。这是早期劳动产生爱的表达 。
其他观点:
汉乐府是怎样为民发声的?
答案是:非也!汉乐府并非是为民发声 。也并不是针对普罗大众的 。
乐府 。古代音乐官署 。乐府一名 。始于西汉 。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 。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 。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因兼及创作和收集民间诗歌、乐曲 。遂称这种类型的诗歌为:\"乐府诗 。\"
乐府诗 。后人简称为:乐府 。也是属于古体诗的一种 。除了要求配乐歌唱外 。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 。后世将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 。统称为:乐府 。至宋元以后 。也将配乐歌唱的词、散曲等 。亦称为:乐府 。
由此可见 。乐府 。实际上已是官僚贵族专享的一种娱乐形式 。所以 。后世有称:\"阳春白雪 。和者甚寡 。下里巴人 。和者数众…\"(祥见毛泽东主席语) 。
题中 。阳春白雪 。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深的歌曲 。后指高深却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下里巴人 。指同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 。(下里 。即乡里 。巴人即巴蜀的人民 。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 。后来泛指通俗普及的文学艺术 。
由此可见 。任何时代的任何文艺作品 。都是为人民服务 。为普通大众服务的 。为贵族阶级服务而产生的任何娱乐形式 。只能是一时的 。短暂的 。而且会严重的束缚了思想的自由表达 。造就的是绮丽柔弱的文风 。只有改革创新 。\"为时而著 。为事而作 。\"使作品的形式与现实生活取得密切的联系 。才能更好更真实地反映当今社会的真实情况 。发挥文学作品的积极作用并得到更好更新更高的发展!
其他观点:
汉乐府 。原是指汉代采集诗歌制乐的官属部门 。后来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
在汉武帝时 。乐府规模扩大 。除了掌管祭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 。还兼管采集民间歌谣 。以供统治者了解民情 。欢风察俗 。这些采集的歌谣以及其它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 。被后人统称为乐府诗 。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这两句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名句就是出自乐府诗《长歌行》 。
我们熟知的《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孤儿行》都是汉乐府民歌 。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 。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 。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 。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乐府诗的作者来自社会不同的阶层 。因此 。乐府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
诗人们的笔触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具体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社会现象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
比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表现的就是平民百姓的疾苦 。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呻吟呼号 。
《东门行》反映的是“盎中无斗米储 。还视架上无悬衣” 。逼得男主人公不得不拔剑而起 。走上反抗道路 。
《妇病行》描写的是一位妇女病体连年 。垂危之际把孩子托付给丈夫;病妇死后 。丈夫不得不沿街乞讨 。遗孤在家里呼喊着母亲痛哭 。
还有《孤儿行》的写孤儿受到兄嫂虐待 。尝尽人间辛酸 。
这些作品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内心独白 。表现了他们心灵上的痛苦、感情上遭受的煎熬 。作者用白描的笔法揭示了平民百姓经济上的贫穷 。劳作的艰难 。
乐府诗在表现平民百姓疾苦时 。不仅描写了他们物质生活的饥寒交迫 。而且把精神、情感世界的严重创伤 。描写的淋漓尽致 。
作者对于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贫民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 。并以恻隐之心申诉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 。
乐府诗里不仅有表现平民疾苦的诗歌 。还有反映“黄金为门 。白玉为堂”的富贵之家奢华的诗歌一同被收录在乐府诗里 。这就形成对比鲜明、反差极大的两幅画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