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弘昼在八爷逼宫中做得很好,但后来他却跟雍正说“儿臣百无一用”,对此你怎么看?( 二 )


但这个共管 。是在怡亲王允祥无法亲自调动京畿防务的基础上的才会有效 。一旦允祥亲自出马 。共同防务就毫无用处 。因为京畿的防务 。是怡亲王允祥亲自掌管的 。除了皇上就是他 。但是 。允禩认为允祥病重 。加上有皇上口谕 。好像不会有什么意外 。
但是 。意外还是来了 。在这个意外当中 。弘昼的“及时止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如果弘昼害怕承担责任而不做这个补救的话 。后果不堪设想 。
所以 。事件平息之后 。雍正并没有责怪弘昼 。说明还是认可弘昼的“将功补过”的举动的 。
没有责怪降罪的意思 。并不代表没有“怀疑”的想法 。雍正对弘昼的怀疑集中在一个问题上面 。那就是“弘昼究竟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帮助” 。
无心之过 。虽有过但其行可凉 。有心为之 。虽无果而其心可诛 。这两点都是雍正要落实的 。他希望弘昼是第一种人 。
在雍正下旨让他的三哥允祉以及三皇子弘时和五皇子弘昼共同去老八允禩府上抄家的时候 。弘昼上演了一出“活出丧”的闹剧 。之所以搞这个荒唐的举动 。弘昼给他的三叔和三哥的解释是:有道长算命 。这些天不能外出 。会有血光之灾 。做一个“活出丧”的道场 。是为了消除血光之灾 。
不得不说 。弘昼是彻底看明白了一个道理:哪怕是荒唐 。也不能参与任何的“朝廷政务” 。这一点 。这个五阿哥贯彻的非常彻底 。直到乾隆朝 。五阿哥弘昼都是一个“荒唐王爷” 。
弘昼导演了这么一出“活出丧的荒唐剧”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 。但总是要给他的皇上老爹解释清楚的 。这一点弘昼很清楚 。所以在上演“活出丧”拒绝了“查抄八爷府”的差事之后 。这个“荒唐王爷”便到雍正面前谢罪去了 。
这个弘昼的“大智慧”在这一次和雍正的对话中 。表现的淋漓尽致 。不但让雍正对这个儿子彻底放心 。还让他的这个老爹从此不再去追究他的所谓的荒唐举动 。
这是一个和自己的年龄不太相称的“少年老成”的皇子 。在他去面见雍正的时候 。没有忘记通过贿赂来给自己找一个退路:觐见之前拿出银票告诉雍正的亲信太监李德全:如果在里面过不去了 。请李公公找折帮他躲过这一劫 。
在面对他的皇阿玛雍正时 。这个五阿哥弘昼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老道与城府” 。
弘昼和雍正一见面 。雍正就开门见山的问他:你的那个道场做完了吧?这个时候把你叫到我这里来 。你不怕有血光之灾吗?
雍正的这个问话 。很随意 。也很有深意:你的那个道场 。真的就是为了躲避“血光之灾”吗?
弘昼的回答 。很干净也很真实:儿子是没有那个心思干预朝政 。也实在是没有那个能耐办差 。所以办这个道场 。只是为了掩人耳目 。还请求皇阿玛治他欺君之罪 。
雍正很满意这个回答:既然说开了 。就不算欺君 。
然后 。雍正开始夸奖弘昼:不错!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明哲保身 。
此时弘昼的回答就是:儿臣是百无一用之人 。就是修上十辈子也无法望皇阿玛的项背 。
弘昼要表达的意思非常清晰:本人水平有限 。距离当皇上的标准差得很远 。您老人家就放心吧 。我十辈子也赶不上您!
雍正被捧的比较开心 。夸弘昼:朕的三个儿子当中就你最像朕 。从来不争什么 。朕当这个皇帝还是我爹非要我来当才勉为其难的当了 。
雍正这话的意思是:争是没用的 。只有你爹让你当 。你才能当的上啊……
弘昼立刻顺杆爬:您老人家像太阳 。光芒万丈的 。您就是不争 。也无人能与您争辉 。我就是盏小蜡烛 。就那点亮 。拿什么争啊!
雍正此时已经心里有数 。这个儿子有自知之明 。基本可以放心 。但他还是要把有些事搞踏实 。
他拿了曾静污蔑他为“暴君”和“昏君”的折子 。让弘昼看看 。意思是:你看如何处置啊?
弘昼把折子退了回去:这狂犬吠日的东西 。我不看。也不信 。您老人家也别当回事 。
意思很明白:这样的朝廷政务 。我不参与 。
在雍正给他讲了一通为什么要“在乎”的道理的时候 。这个弘昼再次表示谦虚:儿臣愚钝 。想不到这么多 。这么深 。
接下来 。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对弘昼来讲也是最大的考验 。
雍正很温和的问:在丰台大营的几个旗主王爷面前 。你是怎么“误传圣旨”的?
雍正没有以“假传圣旨”来定义弘昼的错误 。用“误传圣旨”的描述 。说明 。雍正对弘昼在逼宫事件当中的作用 。已经基本倾向于“无心之过”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