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且听风吟村上春树且听风吟语言特色( 二 )



红尘过往,浮世流年 。有几人为你焦急地牵挂?有多少路转身已是天涯?人生如惊鸿一瞥,我们也不过在岁月里短暂逗留,不过是醉眼看花花也醉,缘来缘去缘如水 。

再完美的演出,总会有瘕疵和遗憾;再黯淡的生活,总有些精彩与绚烂 。大风一次次把桅杆折断,但阻挡不了我们一次次又升起理想的白帆 。二: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主要内容且听风吟》 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79年 。
三:村上春树且听风吟想表达什么(骁骑原创)
本来我想把两本书放到一起说,一是因为都是村上春树的作品,第二我认为《且听风吟》被放大了;另一本《天黑以后》被严重低估!
之所以这样说,除了我不知深浅狂妄自大之外,还有些别的原因 。
今天先说说《且听风吟》 。
这是村上成名作,二十多岁时的作品 。
主线讲的是21岁的“我”在暑期里发生的故事,确切的说是在十八天里发生的事情 。
“我”和“鼠”都是颓废的七十年代的日本青年,带着茫然和怅然若失,整日流连酒吧,醉生梦死不知所以的活着 。
不读书的“鼠”,他的理想是成为作家 。
他想要写的书不要带性,也不要有死亡 。
这两点几乎是所有作品的噱头和卖点,他都不要!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曾十分感动 。
之前对这个时代的日本青年做过了解 。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性,和接近死亡的东西 。
酒精和性是为了麻醉,是为了麻木的活着,可意义却找不到 。因为性和麻醉在心里泛滥,清醒过后就是深深的厌恶 。
太多的放纵和肆意之后就是更大的空虚和孤独,这样感受我也曾经有过,就是因为这个类似的感受让我小小的感动了一下 。
“我”和“鼠”有相同的气味,同样的隐忧 。
记不起睡过的女孩,甚至记不起初恋,曾经有过的三段恋情最后的结局都是无疾而终 。
这是很让人抓狂的结束 。找不到分开的原因和理由的分离是很难受的,就像高空坠落的人拼尽全力却什么也抓不住,茫然的跌下 。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村上春树且听风吟语言特色

文章插图
整本书是碎片化的记载,一章写“我”在酒吧捡到的女孩,下一章写“我”的创作冲动以及启发,一章又写与“鼠”看似无聊的交流,好几条线 。开始阅读就会很费劲,甚至怀疑其中没有什么联系,不明白村上这么写的原因 。
直到最后,想到一个书中常常提到的词——距离 。这时才算读懂他的用意 。
就是距离 。从小几乎不会说话的“我”,到后来因为一次发烧变得特别能说,再到逐渐平静下来,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 。
“我”似乎懂得了“距离”的意义,和每个人都有距离的接触着,就连最好的朋友“鼠”也一样,不去探究,也不敞开自己的心扉 。这就是“我”的行事风格 。
书里的人物都是这样,每个人都把自己包裹起来,似乎都有个看不见却的确存在的壳,他们像容易受伤的软体动物一样互相之间慎重的浅浅的交流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不愿意表露出来的东西 。
距离带来的不是安全感,更多的是孤独、空虚和无助 。
当“我”和少了一根小指的女孩逐渐熟悉起来时,又自我保护式的突然分开 。这一幕像极了“我”之前的三段感情 。用一个词形容非常恰当——无疾而终!
无疾而终假如形容死亡,好像很好,没有痛苦没有灾难的死去 。
但若是形容爱情就显得尤其尴尬,没有缘由的就结束,是会让人抓狂的 。
村上春树的书说的都是小人物,他们或她们都不耀眼,都游离在常态的人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们都仔细的控制着距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