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太空怎么生活 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 二 )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 。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 。
二、授课过程
6月20日上午10时许 。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站在中国“最高”讲台天宫一号的主讲王亚平老师助教聂海胜老师开始了太空授课,带着我们一起领略奇妙的太空世界 。
首先:漂浮亮相
王亚平老师像一条美人鱼向舱内摄像机游来,为了更好展示太空失重状态,指令长聂海胜老师盘起腿,给我们表演了太空神功“悬空打坐” 。王亚平用手指轻轻一推,聂海胜老师摇摇晃晃的向远处飘去,看来在太空中,她们可都是轻轻如燕的武林高手啊!这就是失重的真实写照 。
第二:太空称重
在地面上,我们一般用天平、台秤、托盘秤、杆秤、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那么,失重环境下,太空中航天员怎么测定质量呢?学文科的我在电视前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时太空“质量测量仪”派上了用场,这是从天宫一号舱壁上打开的一个支架形状装置 。聂海胜老师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 。测量结果表明,聂海胜老师的质量是74千克 。
王亚平解释说,天宫中的质量测量仪,应用的是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加速度 。实验中设计了一个弹簧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还设计了一个系统测出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算出身体的质量了 。
高中的力学知识,差不多已经忘完了 。感觉还是理解不了 。不过过程很清晰了已经 。
第三:神奇的单摆
T型支架上,用细绳拴着一颗明黄色的小刚球 。王亚平把小球轻轻拉升到一定位置放手,小球并没有出现地面上常见的往复摆动,而是停在了半空中 。王亚平用手指沿切线方向轻推小球,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小球开始绕着T型支架的轴心做圆周运动 。
王亚平说,在太空中,我们自身的感觉在方位上是无所谓,无论我们的头朝向哪个方向,自身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不过生活在太空中,我们也人为定义了上和下,并且把朝向地球的一侧作为下方,并铺设了地板 。
第四:旋转陀螺
地面上常见的玩具陀螺,在太空中成了好教具 。王亚平取出一个非常漂亮红黄相间的陀螺悬在空中,用手轻推陀螺顶部,陀螺翻滚着向前移动 。紧接着,她拿出一个相同的陀螺,先旋转起来再悬浮在半空中,这一次用手轻轻一推,旋转的陀螺则不再翻滚,而是保持摇晃着向前奔去 。
王亚平介绍说,高速旋转陀螺的定轴特性在航天领域用途广泛 。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就装有各式各样的陀螺定向仪,正是有了它们,才能精准地测量航天器的飞行姿态 。
第五:魔幻水球
王亚平拿起一个航天员引用水袋,打开止水夹,水并没有倾斜而出 。轻挤水袋,在饮水管端口形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动水袋,水珠便悬浮在半空中 。王亚平说必须用特殊方式收集它,我还以为会是什么神秘道具呢,结果王亚平张开口一口把水珠吞了下去,还幽默的说“如果李白生活在太空中,他就不会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了,因为由于太空失重,水是不会向下流的” 。接着,她把一个金属圈插入装满饮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便形成了一个漂亮的水膜 。轻轻晃动金属圈,水膜也不会破裂,只是偶尔会甩出几颗小水滴 。随后,王亚平又往水膜表面贴上了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 。这些在地面上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