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的意思 关怀的意思是什么

关怀是一种情感和行为,指对他人的关心、照顾和支持 。关怀的核心是关注他人的需求、情感和状况,并提供适当的关注和支持,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关怀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关心问候、慰问安慰、照顾关爱、支持鼓励等 。关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重要纽带,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也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

人文关怀的意思 关怀的意思是什么

文章插图
尘归尘,土归土,思念不必局限于碑前
“我父亲生前爱花,走后如愿鲜花伴他长眠 。”又是一年清明时,四川成都一处陵园内气氛肃穆,赵先生(化名)将父亲的骨灰放置于可降解环保材料中培土落葬,然后诵读悼词、献礼鞠躬 。他说,能够让父亲安息在花海中,完成他的遗愿,自己很欣慰 。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身后事” 。生态葬这一新型安葬方式也在悄悄流行,甚至受到年轻人“追捧” 。有网友认为,这种“从尘土中来,依尘土而生,再化为尘土”的安葬方式新颖又环保 。
事实上,包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在内的生态葬在国内推广已久 。2016年,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全国24个省份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实施意见 。
然而,生态葬千般好,目前的响应者还不算多 。贵州遵义一处陵园相关负责人坦言,一般家庭条件较好的,很少有人积极响应生态安葬,推广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
何谓“生态葬”?
“人去世后在40天内变成泥土”,在美国西雅图,有一家特殊的丧葬公司叫Recompose,它是全世界第一家把人的遗体分解成土壤肥料的殡仪馆 。如今已经有225位死者变成了泥土 。有子女用母亲遗体分解的土壤种了几十棵树寄托哀思,也有人把土壤捐给生态遭到破坏的森林 。
这种环保创新的安葬方式吸引了网友们关注 。有留言说,希望自己去世后也变成一棵树 。也有网友说,在他所在的城市,已经有类似的生态安葬了 。
事实上,欧美国家由于提早进入死亡率上升的阶段,所以较早推行生态殡葬改革,房前屋后的花园里就是自家墓地和墓碑,更早地实现了陵园的公园化 。
在国内,生态安葬更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 。根据《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节地生态安葬是指,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不占地或少占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成为生态葬的三个关键衡量指标 。
在倡导绿色发展的当下,生态安葬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以接受采访的北京天寿陵园为例,其占地600亩,是北京33家经营性公墓里除八达岭陵园外面积较大的一座 。即便如此,陵园目前也面临着一个瓶颈问题:缺地 。事实上,从最早成立于1930年的万安公墓,到2004年成立的九公山陵园,这些经营性公墓大都接近饱和状态 。
天寿陵园总经理助理孙颖表示,除了公共绿化景观,园内土地目前剩余使用面积不到一半,“现在能拿到土地的批复太少了 。”
对此,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主任赵小虎曾指出,节地生态葬仍处于发展过程,集约型生态安葬是指在现有殡葬用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在同等条件下,与单纯节地生态葬相比,土地利用效率更高的安葬方式 。
在统一的政策指引下,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进生态安葬 。比如,北京市民政局要求经营性公墓要积极建设节地生态安葬区域,到2020年,有公墓的区都要建成至少一个自然葬安葬区,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要建成2到3个骨灰自然葬示范区,积极引导殡葬消费者采用节地生态安葬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