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野菜作者_故乡的野菜故乡指的是哪里( 二 )


就像作家慧超所说:“在世上浪荡的越久,人往往越牵挂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人和事,地方和物件 。”
之于周作人,“野菜”其实是就是他思乡的象征物,或许他自身没有意识到这一感情,但不可否认,它仍潜在心底,一经触发,便不可估量 。
二、家乡的象征物就是周作人此心安处的归置,无所谓国界对周作人而言,浙东、南京、东京都是他曾经的住处,所有的欢欣、愉悦亦或痛苦、迷茫都有发生,这些地方都留有自己的回忆 。于他而言,除了大致的景观有异,在哪其实并无区别 。
甚至野菜,也是各处都有的 。如文中所说:北京有浙东的芥菜卖,日本也有儿时的黄花麦果糕 。所有“故乡”都有的物什,如周作人笔下的“野菜”便是无论身居何地都能心安的归置 。
普鲁斯特曾言:“空间是几何学,时间是心理学 。”
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故乡,并不是固化在地理位置上的那个简单的坐标,而是位于时间激流中那座稳固的码头 。
很多文人墨客,对故乡抱有别样的惆怅与伤感,在于即使他们回到记忆中的那个地理位置上,也找不到曾经的心境和独属于童年的无拘无束,如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回乡偶书》,如余光中的《乡愁》 。
故乡不仅是游子在外闯荡时心中的屏障,也藏着每个人儿时的天真欢乐和五光十色的梦 。
时光是个为我们人生做着加减法的任性妄为的孩子,会为我们加上阅历、加上学识,可也会减去朋友、减去些许记忆 。当然生活中也总会有一些一成不变的东西,我们需要感谢这些东西的存在,比如,文中的“野菜” 。
不知道周作人儿时是否去田野里挖过野菜、和小伙伴们呼朋唤友,高唱“芥菜马兰头”,玩过紫云英做过的花球,吃过清明扫墓前后的黄花麦果、草紫,但这些都独属于儿时美好的回忆,欢乐的源泉,这些所有的回忆都由小小的“野菜”所串联、所承载 。
所有的痛苦、焦虑源于内心的观念想法,只要心态改变,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是故乡 。也是周作人那句:“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的归因 。
三、周作人的文化包容论占据主要思想,忽略真实世界《故乡的野菜》中提及名字叫“紫云英”的野菜 。是用日本的《俳句大辞典》作解释:
“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 。在女人里面,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罢 。”
周作人本身提倡“文化包容论”,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 。
他认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两千多年来有不少外来民族侵入中华内地,比如北魏鲜卑族,汉代匈奴,辽代契丹族,金朝女真族,元代蒙古族,清朝满族等,这些少数民族都是异域文化,都曾想统治中原,但无一例外,在长期的交流发展逐渐汉化 。
而日本的文字、诗歌、服饰、建筑等各行各业的知识几乎都是从我国唐朝学来演进的,包括做注释的《俳句大辞典》 。
所以,周作人便天真的认为:文化的通融可替代武力的征伐,提出去体味“同为人类为东洋人的悲哀”,甚至要去发现日本武士道的武士精神 。
其实这一观念,早有预言,他曾说:“我从小读《论语》,现在得到的结果除中庸思想外,乃是一点对隐者的同情 。”并且他早先就推崇秦桧贬低文天祥 。认为秦桧有“卧薪尝胆”的意志,而文天祥却是“徒有气节而无事功” 。
周作人秉承“文化至上论”,是从整个人类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侵略和包容” 。只是他却失去了民族大义 。
就像鲁迅讽刺的对象:“启明颇昏,不知外事” 。他只知道“闭门读书”,却不知道当时日本的好战阴谋和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 *** 利益 。所以,才有了周作人凄惨的晚年生活和千古的“汉奸”骂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