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设计论文结论 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二 )


三、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兴起和扩张
高句丽(又作高句骊、句丽)是中国东北古民族之一,与夫余同属秽貊族系统,至晚于公元前3世纪,便生息在浑江流域和鸭绿江中游一带 。公元前107年,汉武帝置玄菟郡,设高句骊县(治今辽宁新宾县西南)对其进行管辖 。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夫余贵族朱蒙(或邹牟,谥号东明)率众南下,来到浑江流域,与当地高句丽人结合,建立高句丽政权,后逐步兼并周围其他秽貊族部落 。东汉时,其活动范围扩大,北至今浑江上游一带,南抵今朝鲜清川江,东到日本海,西达今辽宁新宾县带 。公元1世纪中叶,高句丽攻取高句骊县,迫使玄菟郡内徙于辽东郡北部 。其后高句丽逐渐扩张势力,中原人亦多有迁徙或并入其境内者,国势日盛 。[iii]
四、公孙氏割据辽东和设立带方郡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中原地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公元190年(汉献帝初平元年),辽东太守公孙度见天下大乱,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东伐高句丽、西击乌丸,开疆拓土,威行海外,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的乐浪郡亦渐归其统属 。当时中原扰攘,无力顾及边郡,公孙度乘势称雄一隅,后子孙相继,割据辽东近半个世纪之久 。公元210年前后,度子公孙康在位时,分乐浪郡屯有县以南之地,设置带方郡(辖境相当于今朝鲜黄海南道、黄海北道南部及开城市),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皆隶属于带方郡 。其中尤以半岛西南部的百济与带方郡的关系最为密切,并在公孙康的支持下逐步强盛起来 。带方郡设立后,成为中国文化向日本传播的中转站,加强了中国与日本列岛的联系 。
康子公孙渊继任辽东太守(公元228年)后,对曹魏叛服无常,魏军两次对其征讨(公元232年、237年),皆无果而返 。公元238年,魏遣太尉司马懿统军消灭公孙渊割据势力,统一辽东地区 。[iv]
五、魏晋时期高句丽的扩张和迁都平壤
从东汉末到三国时期,屈于公孙氏、曹魏政权的威慑和打击,高句丽的扩张受到抑制 。西晋永嘉之乱(公元311年)后,高句丽趁中原政权边郡失控的机会,向朝鲜半岛扩张 。公元313年,高句丽(从南北朝开始,高句丽改称高丽,延至隋唐,为与朝鲜半岛政权王氏高丽相区别,本书统一称高句丽)南下占领乐浪郡,与占据带方郡的百济形成对峙局面,互有征伐 。其后,高句丽数度派兵寇掠辽东郡,被鲜卑慕容氏击败 。公元5世纪初,高句丽趁后燕抵御北魏蚕食之机,向西略取了辽东地区 。至此,中原王朝在辽河以东的郡县均为高句丽所吞并 。公元427年,高句丽迁都平壤,与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v]

vi设计论文结论 vi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文章插图
六、百济、新罗的立国和受封
朝鲜半岛南部的古代民族是马韩、辰韩和弁韩(统称为“三韩”) 。百济原为马韩之一部 。公孙氏据有辽东时,百济王仇首迎娶公孙康之女为妃,结成姻亲,得到带方郡的协助,百济遂强盛起来,逐渐统一马韩各部 。古尔王在位时(公元234-286年),制定十六品官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体制,并遣使与西晋通贡,请求内附 。公元4世纪,百济积极向外扩张,完全占领马韩地区 。公元372年,百济遣使赴东晋,表示臣服,贡献方物 。南北朝时期,百济主要与南朝各政权通贡,并受其封赐 。
新罗由辰韩斯卢部发展而来 。公元4世纪前期,新罗统一辰韩各部,势力扩张到汉江流域,开始与高句丽、百济争雄 。起初首领分别由朴、昔、金三氏担任,奈勿王即位(公元356年)后,王位开始由金姓世袭,王权逐步得到加强 。国家体制逐步得到完善,并多次遣使与前秦通交 。公元6世纪中叶兼并弁韩各部后,积极向外扩张 。南朝时期,新罗多次遣使与北齐通贡,并接受其册封;并与南朝的梁、陈通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