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代表作是哪一首诗 杜甫的代表作三吏三别( 四 )


译文:
四野的战争还没得到安平 , 我已经老了却得不到安宁 。
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 , 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 。
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 , 同行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 。
庆幸牙齿完好胃口还不减 , 悲伤身骨瘦如柴枯槁不堪 。
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 , 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 。
听到老伴睡路上声声哀唤 , 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 。
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 , 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 。
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 , 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 。
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 , 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 。
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 , 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 。
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 , 哪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
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 , 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 。
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 , 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 。
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 , 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 。
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 , 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 。
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 , 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1、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 , 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
2、“三吏”与“三别”,表现手法不尽相同,所谓“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间” 。在“三吏”中,因为夹带问答,所以杜甫本人出场;在“三别”中,因为通篇都是人物的独白,所以杜甫没有露面 。从文学源流上看,“三吏”“三别”上承《诗经》、汉乐府风格 , 下启白居易诸人新乐府,是杜甫现实主义创造的一个顶点 。
3、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 , 字子美 , 汉族 , 祖籍襄阳 , 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牡即“小李杜”区别 ,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新安吏

作者: 杜甫客行新安道 , 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垂老别
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 , 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 , 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 , 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 , 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 , 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 , 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 , 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 , 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 , 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 , 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 , 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 , 仆射如父兄 。”
石壕吏

原文
作者:杜甫暮投石壕村 ,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 一男附书至 ,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  惟有乳下孙 , 有孙母未去 ,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  请从吏夜归 , 急应河阳役 ,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  独与老翁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