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哪些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都包括啥呀( 四 )


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 就是适应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 在“统”和“分”两个层次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和方式创新;就是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 ,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 , 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就是充分发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在规模、效率、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 特别是充分发挥企业经营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的先进生产力作用 , 推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 使农业经营方式更加丰富、更加具有竞争力 , 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加充满制度活力 。
历史题中的农业经营方式指的是什么? 30分
一、中国古代的农学思想
1、农业中的所谓“三才”理论
“三才”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 , 广大悉备 , 有天道焉 , 有人道焉 , 有地道焉 。”可见“三才”理论是讲天、地、人的变化与关系的 。它是战国时期比较流行的哲学观点之一 , 被人们运用于经济生活、政治活动和军事作战等各个方面 。《吕氏春秋·审时》:“夫稼 , 为之者人也 , 生之者地也 , 养之者天也 。”这段话阐明了农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是天、地、人 , 而且把人的因素列为首要地位 。到汉代 , 天、地、人演变为“力”、“地”、“时” 。晁错说:“粟米布帛 , 生于地 , 长于时 , 聚于力 。”这里的“力” , 即人力 , 具有重视人工劳动的含义 , 改造自然的意味更浓厚些 。中国历代农学家都继承了在农业生产中强调人力作用这一思想 。农业生产中的“时宜”、“地宜”、“物宜”的“三宜”原则是“三才”理论的另一衍化 。其主要内涵就是农业生产必须根据天时、地利的变化和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 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宜”原则也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明代农学家马一龙对之作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说明:“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 , 而无所差失 , 则事半而功倍 。”“三才”理论运用在中国农业生产中 , 为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 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
2、具有浓厚特色的经营思想
与中国古代国情相适应的农业经营思想 , 有的直到今天还具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战国初 , 李悝在魏国为相时 , 作“尽地力”之教 , 是最早的集约耕作思想的表现;“治田勤谨 , 则亩益三升” , 就是加强劳动强度 , 实行精耕细作 , 挖掘土地潜力 , 提高产量之意 。汉代 , 通过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等方式 , 把精耕细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如代田法“一岁之收 , 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 , 善者倍之” 。《汜胜之书》第一次记述了区田 , 以后历代都有试种者 , 尤其到明、清盛极一时 , 先后有二十处以上 。区田的技术要点是集中施用水、肥 , 保证作物能够生长良好 , 获得丰产 。
“量力而行”的思想提出也较早 。晋代傅玄(217—278年)提出:“不务多其顷亩 , 但务修其功力 。”即主张提高农业产量 , 不要靠扩大耕地面积 , 而应重视在一定单位面积上多投入劳动 。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 , 须量己力” 。意思说 , 经营农业的规模 , 需要度量自己的力量 , 与物力、劳力等相称 , 既不要超过自己的力量盲目扩大经营规模 , 也不要缩小经营规模 , 使自己的力量不能充分发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