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唐诗崔颢《黄鹤楼》怎样赏析?


《黄鹤楼》怎样赏析 。
这首诗以对仗工稳 。音节和谐 。形象鲜明著称 。传说李白游黄鹤楼时 。曾对此诗大加赞叹 。同时题诗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并就此搁筆 。后来 。为了同崔颢较一胜负 。终于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一诗 。宋代诗评家严羽曾高度评价崔颢的《黄鹤楼》"唐人七律 。当以此为第一 。"这一评语不免有溢美之嫌 。
就七律而言 。此诗也不典型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它"实类短歌 。乃称近体"因为这首诗的一、三、四三个诗句皆不合律(如第三句连用六仄 。四句连用三平)并且"黄鹤"一词前后承接 。很近于民歌中的接字(故说它"实类短歌")这首诗的后四句才完全合律 。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 。可能因为当时的律诗尚未完全定型化 。有些律诗不可能完全依照律诗平仄格式来写 。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古风式的律诗 。
其他观点: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此句成为写景的名句 。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此句成为写愁的名句 。

经典唐诗崔颢《黄鹤楼》怎样赏析?

文章插图
崔颢 。唐朝人 。存诗四十二首 。却因这首诗最为出名 。也靠这首诗留下了美名 。叫后人记住了崔颢的名字 。
黄鹤本就是仙人的坐骑 。诗的前两句连用三个黄鹤 。短短两句就叫人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而能够吸引仙人前来观访又从侧面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感 。
黄鹤楼也因此而闻名 。你想想仙人都来了 。谁不想去看看实景呢?
经典唐诗崔颢《黄鹤楼》怎样赏析?

文章插图
第三句诗人转移了视线 。晴川阁那里的碧树历历可见 。鹦鹉洲里的青草芬芳茂盛 。然而这美丽的景色我却无心观赏 。因为天已经黑下来了 。我的家乡在哪里啊 。那江面上烟波渺渺使我愁从中来!
经典唐诗崔颢《黄鹤楼》怎样赏析?

文章插图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好文章 。而李白在游览黄鹤楼时更是说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使这首诗更增添了名气 。
经典唐诗崔颢《黄鹤楼》怎样赏析?

文章插图
以上回答来自 醉美诗与词 。喜欢就关注我吧 。
其他观点:
中国古人写诗 。主要是用来抒情 。崔颢的《黄鹤楼》也不例外 。此诗表面上看起来是写黄鹤楼 。实质上是通过写景来表达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所以 。最后两名“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才是诗的重点 。思念故乡 。却暂时又不能回到故乡的怀抱 。心中满腹愁绪无处舒解 。只有依托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了 。
崔颢的《黄鹤楼》被推至唐代七言律诗的首位 。曾经令大诗人李白也叹为观止 。李白面对黄鹤楼曾经说过“眼前有景说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什么意思?崔颢的这首写得太美了 。太精彩了 。后人真的无法超越 。连大诗人李白也不敢再写一首来越过它 。只得在心头说:罢、罢、罢!所以 。一向走到哪儿诗写到哪儿的李白 。面对这首诗的时候停下了笔 。所以在黄鹤楼有一个著名的景点 。叫“搁笔亭” 。就是经念李白搁笔不写的那个地方 。李白此举 。无疑中也成就了崔颢 。有什么人能把李白也吓得不敢作诗呢?
后来 。李白虽然也曾写过三首与黄鹤楼相关的诗 。但是在后人看来 。依旧都没有能超过崔颢的这一首 。
【经典唐诗崔颢《黄鹤楼》怎样赏析?】这首诗的文字并不难懂 。你多读几遍 。就能亲身感受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都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读诗更是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