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修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翻译( 二 )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
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翻译
这两句诗作于夔州,写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 。常州滨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峡,峡口多风,深秋时更是天高风急 。诗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 。
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 。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全联对工整,气韵流畅,加上“萧萧”“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来音调铿锵,气势奔放,前人称它为“古今独步”之作,实非过誉 。
扩展资料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bb44aed2e738bd48e314fccad8b87d6277ff93f
四、登高的意象和意境分析?优质答案1:
《登高》一诗中前两联以写景为主,涉及到了不少的意象,下面我将就这些意象谈谈我的理解 。
首先,诗歌意象具有巴蜀地区的自然风貌特征 。"风急天高猿啸哀"中涉及到的意象有"风"、"天"、"猿",每个意象都有自己的独特意含和表现功能,其中"风"是急的,可见风力之大;天空是高远辽阔的;
山间是常有猿猴出没的,且发出阵阵哀鸣,这都显示出巴蜀地区的独特之处 。这与杜甫长期流寓巴蜀,受到当地的人文熏陶有很大的关系,巴蜀的秀丽山川、神奇的自然风光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
其次,从格式塔理论看意象的整体性解读 。格式塔理论解读诗歌其实就是强调诗歌解读的整体性 。
这首诗的意象主要集中在前两联的写景诗句中 。从文本上看,它描绘的是杜甫登高所见之景,翻译成白话就是:风很急,天空很高,猿猴在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渚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腾而来 。如此解读此诗,诗歌在意象上并无特殊之处,只是对物象及其特征的简单描述,还停留在意象解读的表层含义上 。我认为意象(也就是外在事物)应该和诗人的内心情感相统一,不能简单停留在字面传达的意思上,而应去找寻深度的联系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修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翻译】所以,《登高》这首诗的解读也应从诗歌整体性出发,去观照意象,进而探究诗歌意象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提到了"悲"字,整首诗的基调其实就是"悲",诗中的意象也是始终围绕着"悲"来构造的,所以意象分析一定要从整体性出发 。由此再来看前两联,诗人笔下的"风"是急烈的,给人凄凉萧瑟之感;"天"是高远辽阔的,让人感到自我的渺小;猿猴在山间哀嚎,衬出秋天的凄凉 。
由此可见,意象特征与诗人情绪情感的表达是有密切联系的 。"渚清沙白鸟飞回"这句中,我们常常把它理解为是在描述水中的小洲,水之清澈,沙之洁白,但是这样理解似乎与"悲秋"的关联就不那么紧密了 。我认为将"渚清"理解为"水中小洲的清冷",比理解为"小洲的清澈"更加准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