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评价“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如何理解这首词?


苏轼之后 。无疑是辛弃疾最为豪放 。他能将英雄气节化为儿女情长 。既慷慨激昂 。又缠绵委婉 。秾纤绵密 。情韵悠长 。刘熙载称赞“任古书中理语 。瘦语 。一经运用 。便得风流 。天姿是何夐异!”
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难懂而意深 。杨慎列为辛词第一 。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京口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北固山上 。面临长江 。此词作于1205年 。词人66岁 。任镇江知府 。
译文:江山如故 。再无东吴英雄孙权遗迹 。昔日舞榭歌台、显赫人物 。都化为土 。斜阳照草树 。普通街巷与小路 。人们说 。武帝刘裕曾在这儿住 。想当年 。他骑战马披铁甲 。刀枪空中舞 。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 。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 。却仓皇而逃 。还记得四十三年前:金兵劫掠扬州路 。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 。乌鸦啄祭品 。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问 :廉颇虽老 。还能吃饭吗?
辛词好用典 。这首词典故用得无痕无迹 。引典述怀 。不言自明 。
1正用典故 。

杨慎评价“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如何理解这首词?

文章插图
元嘉年间 。刘裕之子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 。草率出兵 。妄想建功 。却落得个仓皇而逃 。草率北伐抗金有危险 。这是词人反对仓皇北伐 。对国事深重的忧虑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佛狸祠祭祀鼓声震天 。乌鸦吃着祭品 。老百姓正热闹 。他们恐怕早忘了抗金 。将沦为亡国奴却甘而乐为!现实如此急迫残酷 。朝廷却妥协苟和 。这是词人对朝廷不作为最痛心的呐喊 。最沉痛的愤怒 。
3以廉颇自比作结 。无奈之愤语!
《史记廉蔺列传》中记载 。赵数困于秦 。想起用年老廉颇 。廉颇为想再为国出力 。便派使者试探 。廉颇为之饭一斗米 。肉一斤 。赵使者却受贿赂回复“廉将军虽老 。尚善饭 。然与臣坐 。顷之三遗矢矣 。”
廉颇尚被人惦记 。而词人四十多年来却连探问的人都没有 。壮志难酬 。连廉颇都不如 。国家危亡的急虑 。怀才不遇的悲愤 。在无限悲叹中无奈结束 。
融叙事 。写景 。抒情于一炉 。以古论今 。以古讽今 。主观感情强烈 。这是一位抱负天下 。平乱定国的英雄无处安放梦想 。无处施展才能的悲愤 。戚怆与落寞!身处乱世 。身负管仲乐毅之才却不能尽展其用 。一腔忠愤 。满怀热情 。无处发泄 。暗自垂泪...反复渲染 。反复咏叹 。余味悠长 。令人动容!
陈廷焯说:“辛稼轩 。词中之龙也 。气魄极雄大 。意境极沉郁 。”
其他观点:
我有写诗的经验 。我将从写诗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词 。各位诗歌爱好者能认同我的观点 。
杨慎评价“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如何理解这首词?

文章插图
首先 。这首词写于开禧元年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时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当时作者登上北固亭望着滚滚长江逝去 。心中不由激荡 。遂借古之事伤今之情 。
上阕写孙权曾经偏霸东南 。有气吞山河之志 。连曹孟德都称赞他是当世英雄 。可百年过去江河依旧 。曾经的丰功伟绩已成一抔黄土 。再也寻不到这样的英雄了 。“想当年”三个字赞叹了刘裕从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 。可现在也只是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如今的南宋统治者只想偏安一隅 。古今对比 。悲伤至极 。
下阕先讲了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之事 。后来回忆起四十三年前宋高宗北方抗金回归 。作者依旧记得烽火连天的扬州 。简直不堪回首啊 。当年的佛狸祠下 。居然乌鸦与鼓声震天 。想想那时的的南宋屡屡错失抗金良机 。作者壮志难酬 。不禁感慨 。“凭谁问”深刻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与忧愤之情 。
每读到这首词 。我都能感受到其与辛弃疾如出一辙的气质 。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一生的愤恨 。无奈和追求 。这大概是其为辛词第一的缘故吧 。
杨慎评价“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如何理解这首词?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纵观宋词发展史 。辛弃疾将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六十八载的生命岁月 。他是一个满腹才情的词人 。留下佳篇无数 。但我们不能忘记他首先是一个军人 。带着建功立业的豪情不甘的走下沙场 。\"把诗书马上 。笑驱锋镝\"曾是他的理想。然而因历史的错位 。使得\"雕弓挂壁无用\" 。稼轩只能在文学的世界里完成他的弓刀事业 。去开疆拓土 。挥洒豪情 。这也正是其词会给我们带来力量的原因 。明人杨慎《词品》给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如此之高的评价 。确实当之无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