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是真实的故事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66岁的老妪 。经常怀疑自己70岁的老公有外遇 。只要看到谁和她老公说话 。她就认为这人与她老公有染 。为此邻里乡亲都对她避而远之 。有一次 。她怀疑一位开棋牌室的女店主(50岁 。有夫之妇)与她老公有关系 。理由是她老公经常去女店主棋牌室 。于是她三番五次去店里闹事 。出言不逊 。指桑骂槐 。有一天晚上 。老妪像幽灵一样出现在女店主棋牌室 。正好女店主从外面回来 。两人就在店门口吵了起来 。争吵中 。女店主随手推了她一下 。老妪没站稳一屁股坐在地上 。这下可可好 。她从地上爬起来又哭又叫又骂 。还拿手机拨打了110 。当110赶到后问明原因 。发现没什么大问题 。劝了几句就让她的儿子把她领回了家 。事情到此也就结束了 。谁知道 。当晚12点多钟 。老妪又一次拨打了110 。110找到女店主要求配合调查 。在派出所里 。老妪说自己受了伤 。要女店主赔偿多少多少钱 。女店主当然不愿意 。说这件事原本就是她无中生有 。无理取闹 。自己也就不小心推了一下 。如果真的受伤了 。那就去看伤 。用了多少钱就赔多少钱 。派出所的干警也觉得这样比较合理 。就耐心地与她沟通 。可老妪说什么也不同意 。直闹到凌晨4点多 。事情也没有结果 。后来她儿子来了 。就把她接回去了 。事情过了一个多星期 。一天晚上 。老妪又一次跑到派出所 。把同样的节目又演了一遍 。这次老妪开口要赔偿10000元 。在众人劝说下 。她答应让步 。但最低要5000元 。治疗费医药费另算 。派出所民警拿她实在没办法 。就让女店主先付给她5000元 。女店主此时已非常气愤 。坚持只同意赔偿医药费 。不同意付5000元 。当天晚上 。派出所无奈之下作出了对女店主拘留10天的处罚 。理由是老妪年龄上了六十以上 。又被女店主推倒 。事发后 。老妪觉得还不解气 。又找女店主的儿子索要3000元医药费 。各位 。这件事你们怎么看?老人如此不讲道理 。就真的没有办法管管吗?
其他观点:
顾城《境外》一诗中的“雷米”是个颇多神秘气息的名字 。不过写悬疑小说的雷米在为自己取名时可没考虑这些 。只是“在我和妻子昵称里各取一个字而已” 。很随意的一个解释 。却让人看到这个铮铮铁汉性格中的柔情一面 。
作为知名悬疑作家 。也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教师 。同时还是位三级警督 。雷米在现实中时常接触各种刑事案件 。不过大多数都远不如小说复杂 。所谓的“心理犯罪案件”更是鲜有 。比较离奇的案件倒是司空见惯 。而那些所谓“曲折”的 。则多是伪造现场 。

心理罪是真实的故事吗?

文章插图
真实案例VS小说艺术化
现实的工作使得雷米几乎每天都会和各种惊悚悬疑的故事打交道 。这些错综复杂的客观案例 。以及某些极端矛盾的真实人物 。稍加一些戏剧化的情节修饰 。都会成为雷米写作的灵感源泉 。在雷米笔下 。真实案例与小说艺术化之间的巧妙转换并不困难 。
即使是一个铁血汉子 。也会有因为这些故事而感觉恐惧的时刻 。
写《城市之光》中的鞭尸情节时 。雷米彻夜失眠 。面对这些恐惧感 。他的处理方式居然是用打游戏或者做家务来清空脑子 。这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
心理罪是真实的故事吗?

文章插图
刑侦≠心理学
《心理罪》一书中涉及到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法目前在国内刑侦方面的应用还属于新型尝试 。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雷米如数家珍:它的科学原理其实就是一种犯罪现场分析 。国内学者提出的三定侦查法(定性质、定范围、定脸谱)原理也与此类同 。
尽管会运用许多心理学技巧 。在被问到刑侦能否等同心理学科时 。雷米果断摇了摇头 。
在他看来刑侦“属于经验科学 。至多算是种交叉学科 。”
以《心理罪》为原型的超级网剧第一季经过紧张的筹拍已经上线 。原著的主题每部并不相同 。比如《画像》的主题是人性中的嫉妒 。《教化场》探讨的则是科学伦理 。提到改编剧是否完整地呈现了原著精髓时 。雷米坦言:“完整的剧本没看过 。但故事框架基本都在 。”
【心理罪是真实的故事吗?】《心理罪》中有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方木 。在雷米眼中 。他是个“固执而善良 。有责任感与正义感 。有些软弱但又很有勇气的人 。”不过雷米却说如果让自己在《心理罪》中客串一个角色 。最想扮演的是郑霖 。因为郑霖身上有他欣赏的男人的品质:忠诚义气、有责任感 。不惧牺牲 。更重要的是 。他有粗暴简单的一面 。也有善良忠直的一面 。“更接近一个真实的警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