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 )


“当其柄政,举朝争颂其功而不敢言其过,今日既败,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实也 。”
“皆非情实也!”五个字,真是一针见血!
老师对学生,最看重的是“成长”;学生对老师,最看重的是“回报” 。顾璘作为老师帮助张居正成长,于慎行作为学生对张居正的回报,不同寻常,令人感佩,可贵之处,是无私,他们只为张居正着想,没有丝毫个人利益 。
这就是良师 。这就是高徒 。张居正是幸运的 。

张居正也是不幸的:他有一个更重要的学生,明神宗朱翊钧 。这对师生,堪称失败的老师、失败的学生 。
朱翊钧登基时只有10岁,生母李太后属于“虎妈”一类,对他的学习抓得很紧,老师,当然要选最好的,非张居正莫属了 。朱翊钧对张居正也非常信任,“而大柄悉以委居正”,对老师也尊礼有加,言必称“元辅张先生”,或“张先生”,从不直呼其名 。无论是君臣,还是师生,均是难得的佳话,但为何张居正死后,朱翊钧却差点把张先生给开棺鞭尸了呢?
说来说去,还是师生之谊,在封建皇权之下的变异 。作家熊召政在长篇小说《张居正》中曾写过这么一段:
“朱翊钧长吁一口气,叹道,‘张先生铁面宰相,何等了得,然也——难逃一死 。’
“张鲸听出皇上的话中含有几分幸灾乐祸,他揣摩皇上对张居正的感情非常微妙:既敬重又憎恨,既依赖又忌惮 。敬重的是张居正作为顾命大臣,十年来把个混乱溃败的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憎恨的是张居正对他要求太严,特别是万历六年的那道《罪己诏》,让他脸面丢尽;依赖的是张居正作为他的师相,十年来不仅事无巨细一一施教于他,而且替他排除所有的艰难险阻,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移山心力;忌惮的是张居正独揽朝纲功高盖主,如今天下官员,都议论他这位太平天子,之所以能够端居廊庙四海威服,就靠着张居正这位铁面宰相……尽管张居正严守臣道,对他礼敬有加,但他在张居正面前,总是小心谨慎,像一个生怕做错事情的小媳妇 。处理朝政,他对张居正言听计从,但每签发一道圣旨,他又怅然若失——皆因张居正的票拟,他不敢擅改一字……如今,这位宵衣旰食不苟言笑的宰揆,眼看就要油干灯灭撒手而去,皇上在悲痛之余,有几分幸灾乐祸也是情理中事……”
张居正死了,朱翊钧解脱了,再没人管教他了,他从一个勤奋的学生,变成了一个懒惰的皇帝,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党争持续,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而东北,崛起了努尔哈赤 。大明朝可谓千疮百孔,却没有张居正这样的强人来力挽狂澜了 。明神宗死后仅24年,明朝灭亡 。
自古帝师难为 。帝师从来只敢教皇帝如何当皇帝,却不敢教皇帝如何做人 。因为“君权神授”,皇帝从来就被视为道德模范,何需人教?但恰恰悲剧的是,许多皇帝品德都有问题,品德有问题却君临天下,注定了封建王朝的悲剧 。像朱翊钧,品德是大大的有问题,他恨张居正“威权震主”,借清算他来显示自己才是真正掌握权力的人,对人不对事,他任性到凡是张居正赞同的,他都反对;凡是张居正反对的,他都赞同,张居正苦心推进的改革,全部废止……所以,这个有明一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实质上自毁长城,几乎推倒了张居正的一切努力成果,令人扼腕长叹 。
朱翊钧品德差,还在于他身为皇帝,拥有天下,居然还是个贪婪的财迷 。比如,他强征矿税,是他在位期间的一大硬伤,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朱东润在《张居正大传》中写道:朱翊钧为什么要抄张居正的家,是听了诬告“金宝万计,尽入张府”,“这两句,注定张宅抄家的命运 。明朝的法律,抄家只有三条:(一)谋反,(二)叛逆,及(三)奸党 。居正的罪状属于哪一条呢?不管他,查抄底诏令下来了 。许国说:‘无令后世议今日轻人而重货’;这才是一针见血之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