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的由来狗不理包子倒闭原因( 三 )


1956年2月3日,歇业三年多的狗不理包子铺在辽宁路复营业 。上午10点半,包子铺一开门,门前等着的顾客就拥了进来,楼上楼下十三张饭桌立时坐满了人 。厨房里揉面的,打馅的,捏包子的,看大灶的工作人员忙得头上冒汗 。从上午10点半到下午3点,接待了350多名顾客 。
机器包包子
因为辽宁路上的店铺面积太小,吃包子的人太多,所以很快狗不理包子铺就迁到山东路上的丰泽园饭馆旧址,生意越干越兴旺,平均日接待2400人,周日超过3500人 。其中约有70%是外地人 。1976年以前,天津狗不理包子铺接待过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平均每年有2000多人次的外宾光临 。
狗不理包子铺制定了包子的标准工序,调馅、揉肥、搓条、擀皮、打馅、掐包八步操作法,十二条质量标准 。1958年以后,陆续用上了和面机、铰肉机、拌馅机、切葱机,用机器取代人工,效率大幅提高 。每天除正餐外,又增添了早点,供应煎包和绿豆稻米稀饭 。
毛主席也爱吃天津狗不理 。毛主席的最后一位厨师叫庞恩元,主席听说他是天津人,便说“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很有名气” 。庞恩元记在心上,打听到北京珠市口美福林包子铺做狗不理包子,便去讨教,回来后给主席做了一次,主席吃后说“不像正宗的狗不理包子,要想学,还是到天津吧” 。庞恩元回到天津,专门到狗不理包子铺学习,从拌料到和面,从皮的薄厚到收口的花褶,以至每个包子的重量和火候都记在心里 。回北京后,精心为主席做了一顿狗不理包子,主席细细品尝,连称“好吃,好吃” 。
80年代改革开放后,天津狗不理包子几乎是全国知名度最高的餐饮品牌 。这并非妄言 。1980年12月1日,狗不理包子铺在北京地安门外大街开业,这不仅是狗不理包子第一次走出天津,也是改革开放后北京与外地合作兴办的第一家地方风味饭馆 。自狗不理进京之后,北京才出现了湖北餐厅、江西餐厅、东北风味延吉冷面馆等各地风味 。石家庄、杭州、深圳也相继开了狗不理包子铺,狗不理包子的传人高焕章到内蒙呼和浩特、湖北黄石传艺,被誉为当代“包子大王” 。
80年代末,天津狗不理包子铺重新修建,一至三楼600多平方米的餐厅可同时接纳500多名顾客就餐,又增添了鸡蘑包、香芹包、宫廷水晶包、珍珠包等十余种风味包子,兼营京式炒菜,以及腊肠、罗汉肚、白卤鸡、鸡蛋卷、干炸鱼等多种自制冷菜 。当时每天要接待4000名顾客,销售近1200斤包子 。此时是狗不理包子铺的黄金时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