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怎样的意境,如何理解陈与义《临江仙》?( 二 )


词人选取了这一特定的生活片段 。其用意含蓄 。令人深省 。裴度任宰相达二十余年 。举荐过许多名士名将 。又平定过淮西等地的叛乱 。为人正直无私 。与朋党权奸做斗争 。可以说政绩斐然 。彪秉史册 。史载其:
“出入中外 。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
北宋名相张齐贤亦是文能定国 。武能安邦的一代能臣 。他曾亲率军队对战外族 。战绩不凡 。任宰相二十一年 。亦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颇有建树 。
年轻时的陈与义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应是仰慕这样的名臣贤相的 。也应是有志于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壮年时努力成就功业 。暮年亦在午桥养老 。身居洛阳的词人 。想来定是常常前往瞻仰先贤故居 。于午桥上举杯酣饮 。指点江山 。
“长沟流水去无声” 。写景亦写理 。午桥之下 。水流无声 。时间悄逝 。带走青春 。
这是一个晚年陈与义记忆中的青年陈与义 。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怎样的意境,如何理解陈与义《临江仙》?

文章插图
尔今词人登阁望远 。意欲消解心中的烦忧 。却望进了记忆深处 。从前在杏花影里 。午桥之上 。酣饮美酒 。静听夜笛 。一派清雅 。今日时局之窘迫 。早已没有了从前的心情与雅兴 。更何况现在听到的只是渔歌俗曲 。
下片写作者于怀想中回到现实 。自觉往事如黄梁一梦 。行乐匆匆 。
“此生虽在堪惊” 。言在回首中忽被往事生活片断惊觉 。自己经历了南渡的危难 。生命尚存已是万幸 。本以为人生到此已别无所求 。没想到忽然忆起当年豪宕的行止 。才猛然发觉自己初心从未改变 。
陈与义自南渡后 。可以说在政途上位高权重 。颇得宋高宗的器重 。但宋高宗对恢复中原的热情并不高 。而是对苟延残喘的偏安局面很是甘心 。这让主张用兵的陈与义颇为失望 。终以病为借口欲辞职归隐 。朝廷又以资政殿学士的职衔(一般是宰相退职后的职衔)安置他 。可见宋高宗对他的赏识 。
但晚年的词人想起年轻时的午桥风流 。却是有许多感慨的 。裴度与张齐贤同样得到帝王的器重并成就了一番功业 。晚年在午桥别墅酣宴终日,诗酒自乐 。享度余生 。
自己年轻时就立志效仿先贤 。如今却只仿到了先贤的名 。却没有机会得以真正地像偶像们一样实至名归 。而暮年退居时 。午桥已远 。自己更不如二相有放下政务后的清闲 。词人始终为宋王朝走向衰落的命运耿耿于怀 。
因此他“闲登小阁看新晴” 。天气初晴 。想来夜色怡人 。可以稍解内心的烦愁了 。然而作者似乎一直沉浸在对世事时局的感慨中 。中原不复 。归乡无望 。国事更是艰难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
听渔歌多有让人想到闲逸之趣 。以此寄寓古代文人的归隐志趣 。但渔歌唱晚也有与乡愁联系的情况 。
如”唐杜牧《忆归》词有句:“远忆湘江上 。渔歌对月听 。”
唐司空图《送人游吴》有句:“遥知未眠月 。乡思在渔歌 。”
宋代于石有诗:“惊眼一行渔唱晚 。斜阳万里客凭楼 。”
宋代吴渊有词云:“家山梦、秋江渔唱 。晚风牛笛”等等 。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怎样的意境,如何理解陈与义《临江仙》?

文章插图
有时渔歌也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或对时局的感慨相联系 。
如唐代崔涂《赤壁怀古》有诗句云:“分明胜败无寻处 。空听渔歌到夕曛 。” 。
宋王庭圭《登读书台》:“晋国衣冠扫地空 。渔歌长在水云中 。倚栏欲问兴亡事 。木末琉璃坠晓风 。”
刘过《渔翁》:“江海不知戎马事 。酒酣搔首唱渔歌”等 。
“古今多少事”一句能看出作者对世事的思考与感怀 。
其所远宗的杜甫有《阁夜》一诗或可佐证: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
杜甫此诗作于其寓居夔州时 。当时番镇割据 。战火四起 。杜甫年迈多病买舟出蜀欲归乡 。因病滞留夔州 。夜登西阁有感 。
首联提到了时间匆迫 。天涯沦落的感伤 。颔联隐喻时局的动荡 。言对天下事的关心;颈联用听渔樵夷歌喻身处异乡 。尾联用三国事终归淹灭的历史故实发深沉的时代兴衰之感慨 。
对于陈与义而言 。半夜三更不睡觉 。跑出来登阁望远 。在听到渔歌后 。因看新晴而得到的一点好心晴也转为沉郁了 。此期的词人确实是因与皇帝政见不同 。而选择“濯足沧浪”了 。但暮年思乡也是难免的 。而更多的想来是发抒对千古兴亡事的感慨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