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恭敬敬地看叫什么 恭恭敬敬地看的词语( 二 )


卫国大夫孔圉(yǔ),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qiānxū)的人 。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谥(shì)号 。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 。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谥号?”孔子听了微笑着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 。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 。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 。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
所以,使用“不耻下问”这个成语还要看对象 。学问和地位都比他人低,而向他人学习那就不叫“不耻下问”了 。
程门立雪【读音】chéngménlìxuě
【释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 。现比喻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
【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 。
北宋时有两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们是兄弟俩 。哥哥叫程颢(hào),字伯淳(chún),人称明道先生;弟弟叫程颐(yí),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 。兄弟二人,家居洛阳,共同创立了洛学学派,是古代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到南宋时,有一个叫朱熹的人,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理论,形成了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种哲学学说:程朱理学 。
程颢做过县主簿(bù),后来到朝廷任太子中允(太子中允是个官职) 。程颐曾任崇政殿说书官,是专门给当时的皇帝讲说书史的官员 。兄弟俩都是道学家,自然为人持正谨严,十分讲究礼节 。人们也都很尊重他们,到他们门下求学的人特别多 。杨时和游酢(zuò)就是其中的两位 。
杨时从小就很聪明,什么事情都好(hào)刨根问底,而且反应机敏,口齿伶俐,长大后专心攻读经史 。有一次,胡铨(quán)到杨家做客,看到杨时伏在桌子上看书,衣袖的肘部都磨破了,胡铨就劝杨时注意休息 。杨时说:“我两肘不离书案已三十年,方觉学问有所长进,故而不敢稍有懈怠 。”可见其治学何等用功 。杨时跟一般文士不同,他虽然考取了进士,却淡泊名利,几次放弃了做官的机会,一心致力于理学研究,渴望达到最高的境界 。当时程颢住在河南颖昌,杨时经常登门求教,以弟子礼事之,得到了不少教益 。
游酢是杨时的挚友,两个人志同道合,常常就一些问题作秉(bǐng)烛之谈 。
在杨时四十岁的时候,程颢被宋哲宗皇帝召为宗正寺丞 。可是,还没等杨时为先生饯(jiàn)行,程颢就病死了 。杨时感到特别悲痛,发誓要把先生的理论发扬光大 。为了掌握理学的精髓(suǐ),杨时决定奔赴洛阳,拜程颐为师 。游酢也不辞辛苦,与杨时结伴而行 。
来到洛阳,天已经黑了,他们在一家小店住下 。当晚,杨时和游酢很晚才睡,把需要请教的几个问题整理出书面提纲 。第二天,他们换上整洁的衣裳,奔程颐家而来 。
路上,刮起了大风,很快又飘起了雪花 。到程颐家时,正巧程颐在案头打盹(dǔn)儿 。杨时和游酢就恭恭敬敬地站在窗下,等候先生醒来 。
这时,风越刮越急,雪越下越大,他们俩冷得很,却连跺(duò)跺脚都不肯,生怕惊动了先生 。那份谦恭的态度,与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一样感人 。当大雪已经漫过两人的脚踝(huái),程颐才慢慢醒来 。他看到窗下的两个雪人,心里深为感动,忙把他们请进屋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