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赠汪伦的诗意 赠汪伦的诗意解释( 二 )


(唐)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三、谁知道赠汪伦这首诗的意思?优质答案1:
汪伦与李白 , 王维等人关系很好 , 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汪伦曾仼泾县令 。任满辞官后居于泾县桃花潭 。此诗为李白探望汪伦所作 。
诗的第一句:“乘舟”表明是走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轻舟待发之时 。这一句表现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
诗的第二句:“踏歌声”表示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 , 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乎出乎李白的意料 。所以诗中用“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显得比较含蓄 。只闻其声 , 不见其人 , 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 。这样的送别 , 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是不拘俗礼 , 快乐自由的人 。
诗的第三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桃花潭的特点 。又为结局预伏了一笔 。
诗的第四句: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 。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 。难忘汪伦的深厚情谊 。水深情深自然的联系起来 。“不及汪伦送我情” , 用比物的手法形象的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 , 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意毕竟更深 。此句耐人寻味 , 最妙之处就在于“不及”二字 。
这首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 , 而采用比物的手法变无形的情谊 , 为生动的形象 , 空灵而有余味 。自然而又情真 。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 , 也表达李白对王伦的深情厚意 。
优质答案2:
《赠汪伦》全诗意思是: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 ,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 , 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
这首诗用比兴手法 , 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 , 生动而形象 , 而又加“不及”二字 , 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 全诗原文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四、赠汪伦唐李白我讲故事的诗意?舍不得离开 , 他和王伦之间的感情比潭水还深 , 
五、古诗《赠汪伦》的诗意是什么?古诗《赠汪伦》的诗意:李白乘船将要远行 , 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 ,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 ,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
1、全文
《赠汪伦》
(唐)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2、全诗赏析
诗的前半是叙事 , 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起句先写离去者 , 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次句继写送行者 。说得比较含蓄 , 只闻其声 , 不见其人 , 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 , 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诗的后半是抒情 。采用比物手法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 , 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
3、创作背景
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 。汪伦任满辞官 , 居泾县之桃花潭 , 李白来访所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