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遍地开花说明了什么问题?


【药房遍地开花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也来说几句 。
现在大街小巷真是药店比比皆是 。可谓五步一“哨” 。十步一“岗”如雨后春笋般地开放 。
在各种经营不得力状况下 。药店却强势而上 。试想无有利益 。怕不会起早吧?!
到处是药店的确方便了大众 。培养了依懒性的“保健意识”;更有“电话叫 。药送到”的商业策略和广告语 。加上兑换积分领礼品的推波助澜 。使我们的药店业蒸蒸日上?好不厉害 。
与之相比的是书店在萎缩在挣扎 。鲜有人去光顾 。更别提看书学习了 。
社会在进步 。各种养生专家在灌输 。保健医生在坐诊 。免费检查都以相当理由使“患者”相信药和医的神奇?而放弃了人自身的调节能力 。这难道这不是一种无知和悲哀吗?
再说药店能遍地开花 。如若不允许怕也不会这么扩张吧 。凡事不能仅看一个面 。就像丰富的菜品供应一样 。如何监管菜蔬的安全性才是要做好的大问题!
药店多了未必是好事 。大众又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 。人云亦云 。为了健康那是舍得下本钱的 。与我们过去的理念相比 。现在真怕你不病 。没关系 。可以保健一下嘛 。
站在大街上举目四望 。唯药店醒目“靓丽” 。诺大一中国 。“药”食同源否?!
其他观点:
我是医院里的药师 。对于药房遍地开花我是有点感触的 。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1.谈个亲身经历 。有一次嗓子不太好 。但医院里没有润喉片 。于是去了外面的药店去买 。我说 。买某某润喉片 。店员看了我一眼 。然后问我有没有医保卡 。我说有 。然后去一个架子上拿下来一盒药 。具体的名字想不起来了 。比较拗口 。说这个药的效果好 。给你拿这个吧 。我说我不要 。我就要某某润喉片 。她说没有 。然后又给我说 。嗓子不好是发炎了 。得拿点消炎药 。我说不要 。然后就开始反复劝我买下那个所谓的消炎药 。我明确表示 。我不要 。然后交钱 。19.8元 。说实话 。我挺反感的 。当时我是觉得这些话对我来说是个挑衅 。我不知道这个药的利润有多大 。但我知道肯定跟她的工资是挂钩的 。那这样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药店就是挣钱 。它的利润要比医院药房高 。因为医院药房现在是平价 。不允许加价 。所以 。有利润让药店遍地开花了 。
2.国家的政策支持 。国家推动医药分家 。处方外流 。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哪购药 。对药店是利好 。给了它们很大的机会 。所以药店变成了商机无限 。
3.还是国家政策 。国家控制医院药占比 。这个药占比控制是为了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加上医院药品零加成的原因 。医院的药房其实是亏本的生意 。但为了控制药占比 。一些医生会鼓励患者外出购药 。无形中也给了许多药店机会 。
4.谈谈药店的利润 。不要喷我 。只是个人观点 。医院里是没有保健品的 。只有药物 。比方说 。有2块钱的维生素C 。而外边的药店有98一瓶的天然维生素C 。如果是我 。我选2块钱的 。但多数人跟我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保健品的利润我就不说了 。反正它不是药品 。再者 。医院药房零加成 。但外边的药店是没有零加成的 。
所以现在外边药店遍地开花无外乎就是有利润 。但是确实也方便了生活 。比去医院省下不少时间 。
其他观点:
确实 。药店在实体商铺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了 。换一种说法:药店在实体店中很少看到有倒闭的 。反而经常看到新开的 。
综合分析一下 。有如下几个原因:
1、早期国家对医药政策的开放 。允许个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营一定类别的医药产品 。这是第一波药店的红利 。
2、初期对药店的经营的类目等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后来逐步开放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允许在医院看病的病人 。在取得药方后去药店买药 。这是第二波红利 。
3、在电子商务的这一波冲击大潮中 。药品是不允许网上销售的类别 。直到目前为止 。都没有明确的信号要开放药品的网上销售 。
4、大部分的药品都有严格的标准 。严格的用法 。用量 。甚至要专人指导 。不可儿戏 。药店也配备了专业的执业证书人员 。这样买药的人更放心 。
5、国人的保健意识渐浓 。愿意在身体上花钱 。也花得起钱 。人们购买保健品通常的渠道也是自己信赖的药店 。
6、无论是药品还是保健品价格成本都不透明 。利润很高 。有的甚至暴利 。有利可图 。投资者 。投机者都想分一杯羹 。不是吗?
@天下事深圳情。感谢阅读 。敬请关注 。点赞 。谢谢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