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学习没有主动性怎么办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自觉地去学习,从而为自己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孩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愿意认真学习,甚至懈怠拖沓 。这不仅会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受到影响,更会使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那么,面对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孩子对学习没有主动性怎么办

文章插图
“与其去激发孩子的兴趣,还不如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 。”从教38载,做过上海6所中学的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建平中学校长赵国弟日前在“家校社共育公益直播系列活动”第十一期活动上直言:基础教育阶段,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关键不是培养孩子的“专长”,而是锤炼出那些以后帮助孩子通往自我成就的能力——强烈的好奇心、百折不挠的韧性、持之以恒的好习惯等等 。
“放养”兴趣:
基础教育关键要培养“能力”而非“专长”
赵国弟认为,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很早就为孩子选择了职业发展方向,花大块时间培养孩子画画、弹琴、做奥数题的“专长”,赵国弟认为,一切都言之过早,他分享了孩子兴趣培养的三大误区:
第一,不要简单把孩子成长中的“共性”特点看成是“个性”天分 。
【孩子对学习没有主动性怎么办】赵国弟说,学习的动机与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学习是人的天性,没有孩子不爱学习,家长要做的是从外驱转向发现孩子的内在需要 。3-6岁、6-9岁、9-12岁的不同人生阶段,孩子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看世界、听故事、玩游戏、画图、唱歌,动手做、弹、写、运动,这些都很重要” 。有家长反馈,读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打算往“画家”方向培养,赵国弟提醒家长,“喜欢画画几乎是每个孩子在这个阶段都会经历的成长过程,这实际上是孩子对自己看过客观世界之后的一种表达” 。
第二,不要过早让孩子在特定方向“刻意练习”,否则很大概率难以在这门学科上真正有所建树 。
赵国弟谈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大脑发展的规律:出生之后,大脑的神经元逐步丰富,在6岁时达到峰值,孩子的发展有着更多兴趣和可能性,只是没有建立起牢固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如果在这个时候过多投入时间在某个专业方向,很可能会让旁边的神经元连接减弱、制约、甚至“打断”消失,这反过来又会制约孩子在专业上发展的可能性 。
第三,基础教育阶段不是培养“专长”而是锤炼“能力” 。
赵国弟说,基础教育是连接学生的个性和国家未来需要的关键桥梁,如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半导体这些创新领域迫切需要优秀人才,背后靠的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基础教育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这些“通用”的能力 。
对于学科学习,不少家长对“多做题”和“拿到好成绩”之间的关系认识上存在误区,“这背后其实有一个边界条件的问题,时间不到、练习量不到,效果比较弱;时间和练习量达到一定程度,是正比例函数,效益最高;超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练习量之后,效果可能减弱但仍然是正相关;如果时间和练习量再超过特定比例,效果也可以呈现负相关”,赵国弟说,将100%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厌学,而如果留出10%-15%的时间让孩子参加社团或发展兴趣爱好,反而可以改变他对学习的认知和态度 。对于兴趣爱好的作用,赵国弟分享了自己童年从玩纸糊飞机到遥控飞机,但最终没有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而是成为一名教育者的亲身经历,这项兴趣培养了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注意力、专注自觉性,成为提升自身能力的“载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