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翻译 博士英语复试自我介绍,英语复试自我介绍( 四 )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特稿:从轰动全球到不能验证——美研究人员“突破性”室温超导研究“反转”记
新华社
在美国物理学会3月会议上 , 兰加·迪亚斯面对激动的人群宣布实现全球科学界追求多年的“室温超导”时 , 可能没有想到事情的后续发展 。
4月 , 美国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发表有关其科研不端行为的报道 , 迪亚斯不仅在室温超导领域有论文撤稿记录 , 多年前的博士论文也涉嫌剽窃 。
5月 , 中国科研人员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 表示无法验证迪亚斯宣称的实验结果 。论文
“室温超导”轰动全球
1911年 , 科学界首次发现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电阻为零的超导现象 , 但长期以来只能在很低的温度下实现超导 。科学界常说的“高温超导”是相对于约零下273摄氏度(绝对零度)而言的“高温” , 零下233摄氏度就可算“高温” 。在室温下实现超导可能在电力传输、医疗、轨道交通、国防和量子计算等方面带来革命性影响 , 是有望冲击诺贝尔奖的重大成果 。
这就是为什么在3月7日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 ,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副教授迪亚斯亮出“室温超导”这个题目时 , 参会人员会蜂拥而至 , 火爆程度让保安不得不将许多科学家拦在会议室外 。
3月8日 , 迪亚斯团队的论文发表在《自然》网站上 。论文称研发出一种含镥、氢、氮的材料 , 在约20.6摄氏度的室温和10千巴(约相当于1万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力下表现出超导性能 。
3月8日 , 迪亚斯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发表室温超导研究论文 。(图片截自《自然》)
“如果这是真的 , 可能是超导历史上最大的突破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物理学副教授詹姆斯·哈姆林当时评论道 , “这是震撼全球、开拓创新、非常振奋的发现 。”
在全球各地迅速跟进的科研人员中 , 质疑的人也很多 , 其中就包括中国南京大学的闻海虎教授 。
科研记录疑点重重
在关于迪亚斯“室温超导”的诸多报道中 , 有两件事被反复提及 。
其中较近的一次也是关于“室温超导” 。2020年 , 迪亚斯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 称一种含碳、硫、氢的化合物能在约15摄氏度下表现出超导性能 。但后续多个研究组未能重复该实验 , 《自然》在2022年就该论文作出撤稿决定 。
2017年 , 迪亚斯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时就宣布制成“金属氢” , 相关文章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这也是科学界追求多年的重要目标 , 然而在别的科研人员因无法重复而提出质疑后 , 其团队声称把样品搞丢了 。
4月 , 《科学》先后在网站和正刊上发表有关迪亚斯科研不端行为的文章 , 深挖他2013年在华盛顿州立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涉嫌剽窃 。分析显示 , 这篇论文中有至少6300个单词的内容(相当于全篇内容的21%)可找到已发表的其他
此外 , 迪亚斯在哈佛大学网站个人页面上有关超导研究等内容的介绍材料中 , 多处包含与其他研究者已发表文章中一模一样的语句 。
重重疑点之下 , 为何《自然》网站还发表了迪亚斯最新的“室温超导”论文?《自然》发言人对新华社
反驳论文快速发表
5月11日 , 《自然》在线发表了闻海虎团队的论文 。考虑到做实验的时间以及科学界往往持续数月甚至一两年的审稿流程 , 这已是非常快的速度 。网页专门加了注释 , 表示这是一份未经详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