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毛鼠白玉堂和展昭谁厉害 锦毛鼠白玉堂结局( 六 )


因此,朝廷总归还是忌惮这些侠士们的,而一个精明的朝廷会积极吸收接纳这股力量为自己所用, 让这些侠士的所作所为能够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由此,就出现了现在所说的“官侠” 。
书中最接近“侠”的人物:“锦毛鼠”白玉堂白玉堂是书中刻画最好的侠士形象,总体来说可爱可恨可悲可叹 。
“少年华美,气宇不凡,为人阴险狠毒,却好行侠仗义,就是行事刻毒 。”
这是书中对白玉堂的一个总体评价,大抵正负各半吧 。
▲白玉堂剧照
白玉堂第一次出现是在十三回中,与展昭在苗家对分金 。白玉堂使了个调虎离山之计拿走了银子,可见其机警聪明;“好狠玉堂,又将妇人削去双耳”,如此伤及无辜,又可见行事之刻毒;赴京路上义助有志有德的寒门书生颜查散,可见其本性;在皇宫内苑中杀了意欲谋害忠良的总管太监郭安,又在忠烈祠内题诗,足见其担当;偷三宝将展昭骗至陷空岛,又可见其意气用事,毕竟少年英雄,难免心高气傲,同时这也体现了他的真性情吧 。
说来,白玉堂这个看似心智不成熟的“侠”其实是这个群体的本来面目,也可称之为率性,比如因为单方面认定“御猫”的称号使“五鼠”减色而视展昭为大仇人,定要大闹东京,“让天子也知道白玉堂的大名” 。
由此可知,白玉堂心中同样在乎来自皇权的肯定,而并非一味的斗气,之所以说他更像个侠客,在于其行为和思维还有着浓厚的江湖习气,以及专属于“任侠”的圭臬 。
他是一个好闯的人,这是侠客的专利,一旦投身官府就只能做一个本分的探案者,有些地方是去不得的,这显然不是白玉堂的性格 。胡适先生读《三侠五义》中对他极为激赏,哪怕他有“骄傲、狠毒、好胜、轻举妄动”这许多缺点,却也恰恰因为如此而成为了可信的侠义英雄,而非包拯那样“全德一样的天神” 。
与其他人归顺过程的半推半就不同,从十三回出场到五十八回受封,白玉堂是最后一个接受招安的人物,其收服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白玉堂最终骄傲地接受了三品带包护卫的封号,达成对“御猫”的稳稳压制不说,甚至只比包拯少半级而已 。
不过此时的“御猫”已经久经宦海历练,养气功夫也更上层楼,想必也不会跟他争这一时长短了 。
不管怎么说,有天无日的锦毛鼠最终还是被收编了,再怎么闹腾,他心中从来没想过对抗朝廷,甚至渴望天子独一份的重视,只不过获取“投名状”的手段更加激烈罢了 。
可惜,朝廷的岗位显然并不适合这位浑身侠气的少年英雄 。
白玉堂的悲剧:个人英雄主义与政治机器的不对等较量白玉堂身在江湖中时,只需要单纯地仗“义”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这不是义务,而是觉悟 。而一旦成为忠义之士后,便不是来去自由了,要听从朝廷的差遣,为朝廷办事 。
故事的终极Boss是图谋造反的襄阳王,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受天子恩惠的侠士们最大的对手 。为窃取“谋反盟书”,机警聪明、武功高强的白玉堂三探铜网阵,最终死于冷冰冰的铜网之下,着实令人可悲可叹 。
说来白玉堂受封已是官府中的一员了,一切行动需听从调派,然而他毕竟还是那个从不妥协的少年豪侠,尤其在信印被襄阳王府里的人偷走之后,自责加气愤之下更是难以保持冷静,因而不顾小诸葛沈仲元不可擅闯的再三叮嘱 。
因而白玉堂悲剧的根源在于他想用“任侠”和“游侠”的方式完成“官侠”的使命,但个人英雄主义在政治机器面前变成了一堆不堪一击的血肉 。
《三侠五义》的主题是一场官府和侠客的“大和解”不假,其描绘的二者和谐共存、共同伸张正义的画面实在太美,令人不敢相信 。而白玉堂之死,则有打破了完全彻底之正义的理想局面,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