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靖为什么驳斥陈寿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评价?


李靖之所以驳斥陈寿看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 。是因为李靖读懂了诸葛亮!
李世民和李靖在李卫公问答里 。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因为这两人都是善于知兵、用兵的人 。李靖更是一代名将 。而李世民除了自己带兵打仗 。他还是全局大盘的操盘手 。
因为他知道要取得战略上的胜利 。甚至是全局上的胜利 。并不能单纯靠军事用兵在某一场战争上的胜利 。而是要依靠各领域联合参与发挥作用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
作为一个全盘操盘手 。他对政治经济军事后勤等等各方面是了如指掌的 。所以他深知诸葛亮之用心和谋划 。一个举止布署用兵是达到军事目的还是政治或经济上的目的或其它 。看似无用功 。明面上是不露痕迹看不出的 。但暗里却得偿所愿 。
李靖作为征战沙场的名将 。深知兵法 。他对诸葛亮的用兵、出战、布署的一些谋划运用是什么层次 。处于某种境地是不是最好的选择或已是唯一的选怿 。他有着更专业的解读和剖析 。不是外行人能懂的 。所以他才说陈寿\"史官鲜克知兵 。不能纪其迹焉\" 。
唐朝把诸葛亮列入武庙十哲 。尊崇与白起、张良、韩信等同列 。是读懂了诸葛丞相所有的良苦用心!

唐朝李靖为什么驳斥陈寿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评价?

文章插图
唐朝李靖为什么驳斥陈寿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评价?

文章插图
唐朝李靖为什么驳斥陈寿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评价?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司马炎曾特令《三国志》作者陈寿 。替自己整理《诸葛亮集》 。并在阅毕后大赞:「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认为西晋开国满朝文武 。无一人才具能与诸葛亮相比 。
镇南将军刘弘到隆中诸葛亮故居祭祀 。祭文云:【推子八陈 。不在孙、吴 。木牛之奇 。则非般模 。神弩之功 。一何微妙!千井齐甃 。又何秘要!】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众多军事贡献 。
到了唐朝 。开国军神李靖李卫公 。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更是无上推崇 。完全推翻了陈寿著《三国志》关于“奇谋非长、将略为短”的结论 。
李靖批点诸葛亮用兵之术的要点 。「戎卒欲辑 。令行禁止 。兵利甲坚 。气锐而严 。力全而劲 。岂可速而犯之耶」 。其军队的战斗力可与秦国军神白起麾下的虎狼之师相提并论 。
而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不战据守 。正如廉颇拒守白起一样 。“蓄盈待竭 。避其锋势” 。是兵法唯一抗拒这种强兵的对策 。
这也正和李世民在《晋书·宣帝纪》里评价司马懿“闭军固垒 。莫敢争锋 。生怯实而未前 。死疑虚而犹遁”遥相呼应 。两大战神级人物的一致共识:不是宣王不给力 。而是对手太强大 。
【兵之情虽主速 。乘人之不及 。然敌将多谋 。戎卒欲辑 。令行禁止 。兵利甲坚 。气锐而严 。力全而劲 。岂可速而犯之耶?”答曰:“若此 。则当卷迹藏声 。蓄盈待竭 。避其锋势 。与之持久 。安可犯之哉!廉颇之拒白起 。守而不战;宣王之抗武侯 。抑而不进 。是也 。】——《通典·李卫公兵法》 。李世民和李靖的问答被辑录成书 。被北宋官方列为《武经七书》之一的《唐李问对》 。同样对诸葛亮的用兵之术推崇备至 。赞其“战必胜 。守必固” 。
【靖曰:「武侯有所激云尔 。《孙子》曰:‘教道不明 。吏卒无常 。陈兵纵横 。曰乱 。’自古乱军引胜 。不可胜纪 。夫教道不明者 。言教阅无古法也;吏卒无常者 。言将臣权任无久职也;乱军引胜者 。言己自溃败 。非敌胜之也 。是以武侯言:兵卒有制 。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 。虽贤将危之 。又何疑焉?」靖曰:「观其文 。迹其事 。亦可差别矣 。若张良、范蠡、孙武 。脱然高引 。不知所往 。此非知道 。安能尔乎?若乐毅、管仲、诸葛亮 。战必胜 。守必固 。此非察天时地利 。安能尔乎?其次王猛之保秦 。谢安之守晋 。非任将择才 。缮完自固 。安能尔乎?故习兵之学 。必先由下以及中 。由中以及上 。则渐而深矣 。不然 。则垂空言 。徒记诵 。无足取也 。」】——《武经七书·唐李问对》
唐肃宗时期 。朝廷官方设置武庙 。以吕尚为武圣 。张良为亚圣 。诸葛亮与孙武、吴起、乐毅、司马穰苴、白起、韩信、李靖、李勣等著名军事家同列“武庙十哲” 。宋朝时对“武庙十哲”人选有所更易 。而诸葛亮依旧位列其中 。
杜牧在《注孙子序》中评点从西周至唐末的古今二十名将 。也将诸葛亮名列其中 。认为他们皆是「考古校今 。奇秘长远 。策先定於内 。功后成於外」之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