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升的小诗《题临安邸》为何能在宋词的时代传唱下来?( 二 )


公元1126年 。金攻陷汴京 。掳走两帝 。北宋灭亡 。身为康王的赵构 。流落江南 。在杭州称帝 。建立起南宋小朝廷 。赵构看中了杭州的依山傍海和江南富足的环境 。自此升级宋统治者一贯的骄奢享乐的生活 。一味向金俯首称臣 。将抗金 。与收复失地早抛向脑后 。杭州成了逃往者暂时的安乐窝 。而官宦与富商更在杭州大兴土木 。在西湖边醉生梦死 。使杭州城繁华一时 。
这首诗便创作于此 。林升 。生平甚少 。或许只是偶尔路过杭州 。这里的歌舞升平 。使得这位尚有爱国情与责任感的诗人 。再气愤不过 。于是在所经过的旅店墙上题下这首诗 。义愤填膺之作 。一腔热血之作 。甚至连题目都没有 。却说出了许多仁人志士与广大百姓的心声 。写完的林升或许扔了笔 。长叹一声 。便转身离开了这座城 。此后如何 。不得而知 。然而这首诗却留了下来 。成为南宋的写照!

林升的小诗《题临安邸》为何能在宋词的时代传唱下来?

文章插图
1 格律:
七绝 。平起首句入韵 。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
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
暖风薰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
2 理解:
“山外青山楼外楼”:两个“外”字很押韵 。写出了杭州城天然的地理优势与人为的繁华喧嚣!
“山外青山” 。杭州三面环山一面城 。城内还有座西湖 。山外有山 。重山峻岭 。错落有致 。包围起这座古老的城市 。
这样的城市布局与富足 。据说也是赵构建都杭州的原因 。他认为长江是一道坚固的防线 。金兵难以攻城 。
“楼外楼” 。亭台楼阁多之又多 。掩映在青山绿水环抱中 。山之高大 。水之秀丽 。赋予这座域城壮观与秀美兼容 。仿佛能看到座座高楼里宾朋满座 。游人如织 。欢声笑语的喧嚣与热闹 。这是大好大美的山河 。诗人在挥笔而就的时候 。流露的是热爱与赞美!
然而 。国家动乱 。偏安的统治阶级却在此吃喝玩乐 。挥霍享受 。早忘了国难了 。诗人的内心也是愤懑难抑的 。才会发出下面一句的愤慨 。
“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是很有份量的 。诗人怒难自抑的质问!质问谁?诗人不知道 。诗人只是无名小卒 。他什么都做不了 。也质问不了谁 。然而不吐不快 。这是一个尚有爱国热情的诗人责任意识的流露!
“西湖”本是美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 。“歌舞”是醉人的 。可此时 。诗人却觉得刺耳 。它们正在消磨国人抗金的意志 。而本该为国出生入死 。出谋划策的达官贵族们 。此时正乐不思蜀 。他们或许早忘了北方故国仍在金军的铁骑下!这一句与其说是质问 。不如说是讽刺与嘲弄!
“休”字颇有意味 。字面上指的是西湖歌舞何时停止 。实际上讽刺南宋朝廷用投降妥协俯称臣的方式 。换取战争的休止与暂时的和平可笑无耻行径 。
林升的小诗《题临安邸》为何能在宋词的时代传唱下来?

文章插图
“暖风熏得游人醉”:这一句最为精妙与形象!诗人简练而传神地勾勒了一群沉湎声色 。寻欢作乐的权贵们陶醉忘我 。完全迷醉的丑态!
“暖风” 。柔和的春风 。是一个美好的词 。却有点不合时宜 。诗人讽刺而已 。无能的朝廷一味享乐的影响下 。靡乱的社会风气正在西湖边弥漫 。“游人” 。游客 。显然指统治阶级 。
“熏”字用得最为巧妙 。诗人不用“吹” 。很容易想到“臭气熏天 。利欲熏心...”等一系列贬义词 。讽刺味十足 。可以想像这场歌舞盛大与热闹的场面 。一群达官显贵们在歌女包围中 。纵情声色 。臭味相投 。醉生梦死的丑陋!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 。简直 。诗人已怒不可遏了!将“杭州”直接等同于汴州了 。这一句骂得有水平 。一带两!北宋的统治者亡了国 。南宋的统治者照样昏庸无能 。杭州成了一座无辜的城 。
这句话也写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前途深深的忧虑!
这首诗妙在:简洁的遣词却蕴含有力的讽刺 。风物的赞美却隐藏深沉的忧患意识!
写杭州的词很多 。比如 。白居易《忆江南其二》: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
柳永《望海潮》: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有三秋挂子 。十里荷花..
相比较而言 。都写了杭州的美 。诗情画意 。林升《题临安邸》也在讽刺时政的同时不自觉流露出对杭州的热情 。白描手法更为通俗 。难得可贵的是 。一个诗人对家国的热爱与责任 。正如陆游的“但悲不见九州同”一样令人动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