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是什么意思?

官本位是一种国家政治体制,即官员权力的绝对化和以官为本的制度 。官本位的核心在于强调官员的权力、地位和利益,对民众的需求和权利则不是优先考虑的,这种制度容易导致腐败、官僚化和社会不公 。历史上,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家曾实行过官本位制度,而现代社会则倾向于实行以民为本的政治体制 。
古人热衷于做官吗?答案是肯定的,我国自古以便有一种浓厚的“官本位”思想,也就是以官为本、以官为贵 。正所谓“学而优则仕”,大多数古人读书都不是为了增长见识、探求真理,最终目的仍是做官,那么古人为何热衷于做官呢?在我看来,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为名为利:做官可以光宗耀祖,特权阶级可以轻易获利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官本位”思想产生的最直接原因,便是因为“名利”二字 。古代有个基本的阶级划分,即“士农工商”,“士”乃是毫无疑问的排在第一位的 。

官本位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受宗法制影响极为深远的古人,对于光宗耀祖总是极为痴迷,而光宗耀祖的一个代表,便是做官 。只要做了官,那地位自然是要高人一等的,这一点在古代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古代那种泛血缘关系下,官员乃是“父母官”,这极为讲究孝道的古代,可见其地位高低 。而即使是官员中最低级的县官,百姓们见了也是要尊称一声县太爷、县老爷 。
此外,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要家里出了官员,就连亲戚朋友也都跟着沾光,这自然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 。要是一不留神做了大官,亦或是受到了什么褒奖,还极有可能被写入各种地方志,从而得以流芳百世,对于重视后世名的古人来说,这更是极大的满足 。
正所谓“官有十条道,九条民不知”,在权力相对集中的古代,官职便代表着特权,代表着百姓们根本无法享受到的权力,而一旦拥有了这种权力,即使你不去主动追求,也会有人将金钱和美色乖乖送到你的手中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意思便是说读书便有机会做官,而做官便恶意得到金钱和美色,而更直接的说法就是“升官发财” 。
我们总说“三妻四妾”,其实古代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纳妾的,自汉朝以来便明确规定,“功成受封,得备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庶人一夫一妇”,可见纳妾乃是官员阶层的特权 。元朝以后虽然有所放松,但普通百姓想要纳妾,必须是“年四十以上无子,方许奏选一妾” 。
“名利”二字不仅使得官员成为了人上人,就连读书人也往往会被高看一眼,因为读书便有机会做官,而做官就有机会获得“名利” 。
荫及子孙:打破阶层的唯一通道,为子孙留一份丰厚遗产“传承”这个词在古代拥有着太大的分量,“人丁兴旺”代表着血脉的传承,而官员的身份则代表着阶层的传承 。而在古代那个阶层相对固化的大环境下,读书做官可以说是打破阶层限制的唯一通道 。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的出现便是如此,只要家族出现高官,这个家族往往便会成为名门望族,从而进入社会上层,即使子孙后代没有真才实学,仍然可以做人上人 。此后科举制的诞生虽然一定程度遏制了门阀对权力的垄断 。但即使是在科举制度下,官员的子孙仍然可以通过推荐进入官场,最典型的便是科举之外的“恩科”,而宋朝更是直接,官员子孙可以通过荫补进入官场 。
如同军队中的“袍泽之情”一样,在古代的官场上,“同窗、同僚、师生、门生、姻亲”往往也形成了官员之间的纽带,而这种纽带又形成了官员们的人脉 。官员们善于、乐于“经营人脉”,除了为自己寻求方便之外,同样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留后路”,这样即使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再为官,凭借这些人脉也可以确保富足,而不至于重新跌入下层社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