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 三 )

○ 青玉案·元夕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清平乐·村居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辛弃疾更多作品
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带拼音《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 。此词写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 , 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 , 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 , 却是淡淡叙来 , 不瘟不火 , 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 , 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 , 艺术水平高超 , 堪称词中瑰宝 。
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 , 三十五岁的辛弃疾驻节赣州 , 写下了一首满怀激愤的《菩萨蛮》 。词中涉及两宋之间 , 一位传奇太后的往事 。
全词抑扬顿挫 , 沉郁中带着激愤 。读来催人泪下 , 感人至深 。因此梁启超评此词:如此大声镗鞳 , (前)未曾有也 。
有学者认为 , 辛弃疾此词抒写爱国情怀 , 兼有杜甫《长江二首》之长 , 表达了惆怅情思 , 可与李白同调词媲美 , 堪称词中瑰宝 。
一、《菩萨蛮·题江西造口壁》赏析《菩萨蛮·题江西造口壁》——南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 可怜无数山 。
青山遮不住 ,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 山深闻鹧鸪 。
词作意译:
郁孤台下清澈的江水中间 , 混有多少“行人”的眼泪啊 。回想当初 , 他们被迫背井离乡 , 来到这里 。带泪回首望故都 , 离家何止千万里之遥 。中间万山阻隔 。
可是 , 那青山怎么遮得住 , “行人”想要归家的望眼欲穿呢 。那些山 , 更挡不住滔滔江水 , 日夜向东流去 。夕阳下 , 我心怀无限愁绪 。偏在这个时候 , 又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鸟的叫声 。
这首词中“郁孤台”三个字 , 既是地名 , 又很巧妙地奠定了全词伤感的叙事基调 , 令人一望生愁 , 历来广受好评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

文章插图
其中第二句“中间多少行人泪” , 据南宋《鹤林玉露》介绍 , 是讲当初的隆祐太后 , 被金人追赶连夜渡江逃亡的故事 。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八月 , 金人兵分两路 , 大举南侵 。隆祐太后与南宋高宗分头躲避追击 。经过两个月的逃亡后 , 隆裕皇太后渡江来到造口这个地方 , 身边随从只有不足百人 。
为了避险 , 她只能放弃乘坐的龙舟 , 选择坐着农夫的肩舆逃命 。母仪天下的太后 , 尚且沦落至此 , 当时老百姓的情况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
因此 , 这里写的“中间多少行人泪” , 就不仅仅是指隆祐太后个人和身边随行人员怆惶的眼泪了 。当时那“行人”的眼泪 , 既是指1129年前后 , 饱受战火熬煎的宋朝百姓的眼泪 。
同时 , 也代表了截至公元1175年 , 与辛弃疾同时代 , 一切盼望洗雪国耻 , 盼望国家统一的人民 , 四十余年来留下的悲愤、屈辱的眼泪 。
这些眼泪之多 , 已经汇聚成了赣江的江水 。在这里 , 赣江本来不是向东流的 , 但是为了达到艺术效果 , 还是写成了向东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