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人物是谁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谁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过家门而不入”被视为不幸的预兆 。据说,如果有人在某家门前三次经过而不进去,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会遭遇不幸 。这一典故不仅浸透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广泛应用于文学、电影和其他艺术形式中 。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被认为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代表 。从信仰上讲,民间神话中的神仙和仙女也被视为曾三过门而不入的人物 。此外,在现代文学和电影中,也有一些具有象征意义或特殊身份的角色被描述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物 。这些故事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也让我们了解到这一传统典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人物是谁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谁谁】三过家门而不入,是指大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了家乡,踏上治理水患的道路,但为了竭尽全力治理洪水,尽快解除民众所受的水患之苦,大禹争分夺秒,三次路过家门口而不回家探望家人,颂扬大禹一生为公的崇高行为,与大禹治水典故一样为我们所熟知 。
那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真是因为没有时间,真是因为一心为公.......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一语点破,仅在“三过家门而不入”中增加了一个字,却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大禹这么做另有残酷真相 。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人物是谁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谁谁

文章插图
鲜为人知的是,大禹治理的洪水,并非是突然而至,而是持续了多年,至于严重程度可能也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
《史记·夏本纪》:“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早在帝尧时期,就已经存在洪水之患了,但一句“下民其忧”,说明洪水影响很大,但并非是生死存亡的威胁,后来决定让鲧(gǔn)来治理,但因为9年没有治理好,舜建议将鲧处以极刑,并让鲧的儿子大禹继续治理 。
既然舜杀死了鲧,为何又让禹继续治理呢?主要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舜杀鲧,“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杀的非常合理,让人说不出话来;二是舜胸怀宽广,且对大禹品行和能力看好,史书记载大禹“为人敏给克勤”;三是舜借机想要再一次除掉大禹,这一点比较黑暗,但未必不存在,下文有展开讲述 。
大禹接到舜的命令之后,立即投入工作,传说大禹娶涂山氏女娇的第四天就出家治水,涂山氏女娇生启(夏启)时,大禹在门口听到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但一想到开山导流刻不容缓,便顾不上回家 。第三次路过家门时,儿子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大禹打招呼,大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不想因公废私,又继续奔走在治水第一线 。这就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让人看到了一个一心为公的大禹 。
然而,“三过家门而不入”又难免让人怀疑,大禹真的没有一点时间,真的如此不近人情,哪怕回家看几分钟都来不及?显然不可能,真相又会是什么呢?司马迁一语点破!
《史记·夏本纪》: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
原来,大禹不是过家门而不入,而是“不敢入”,比我们熟知的传说多了一个“敢”字!
可以想象一下,因为鲧“功之不成受诛”的教训在,所以大禹不敢进入家门,只能故意的从家门口路过,顺便见一见家人,不然如何解释大禹为何偏偏要从家门口路过?总不至于家门口就在大禹的必经之路上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