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普世价值观??什么是普世价值?它的实质是什么( 三 )


尤其,在缺乏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缺乏宽容、博爱精神的公民素质社会,可能会出现国家主义、或民粹思想泛滥,从而导致分裂分子、民族分裂、文化冲突、给野心家们执政夺权提供了合法的外衣 。也会成为麦迪逊所说:“民主是由欺骗、动乱和争斗组成的,通常在暴乱中短命 。”因此,“和谐”才是真正的判断标准,最具有的普世价值 。
当然,讲和谐,并不代表就能实现了和谐 。空喊“和谐社会”,不谈诚信、公正、仁爱、人权、民主法治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要素,舍本逐末追求和谐,和谐也会成了忽悠人们的东西,或成为笑话 。
中华文化核心“和谐“价值观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成果之一 。把握了“和谐”与“和而不同”的精神实质,就是把握了中华文化价值核心和政治文明精髓 。在今天全球化的新时代,愈益显示其智慧的光芒,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的世界”具有恒久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救世良方 。
看一下,当今世界宗教之间的冲突,影响世界和平,社会和谐,造成多少人间悲剧 。最为激烈的宗教冲突发生在中东 。宗教本是引导人们向善的力量,为何人们却走向暴力了呢?问题在于这些宗教自认为只有本教信仰的神才是唯一的真神,唯一的上帝 。具有排他性,缺乏“和谐”理念 。造成有人根据信仰把人类分成了朋友和敌人,相同信仰的人才是朋友,异教徒则是敌人,种下战争、内耗之祸根 。
在人类历史上,很少像中华文化没有排他性的文化,讲究“和谐共处”、 “和而不同”、“仇必和而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立中求和谐的价值观 。中华文化有容乃大,什么都容,如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 *** 教、犹太教、拜火教、萨满教........并讲入乡随俗 。中华文化没有受什么这个理论和思想、那个宗教和主义的束缚,坚持着坚持那,充满着意识形态,画地为牢不利于事物的和谐发展 。其中华文化价值观更能体现包容和平等,给出人和自然以及万物之间的共同生存的办法,信仰与科学理性辩证和谐统一 。
在中国信奉儒家思想的人既可以成为佛教徒,基督教徒,也可以成为 *** 教徒 。我们难以想像上帝和 *** 能同处一座教堂 。但在中国,孔子,太上老君和观音菩萨却可以共处一室 。在唐代,除儒教、佛教、道教外、外来宗教如 *** 教、景教(基督教)、摩尼教、袄教等传入中国,都能各自找到了播种开花的丰壤沃土 。在唐代,从宫廷到乡村,从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到贫穷卑贱的村舍小民,无不浸染在各种宗教的影响之下,宗教和谐,也是唐朝盛世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
在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的问题上,还是在地区之间、组织之间、家庭之间、个人之间的问题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而不同”等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和谐”理念,化争斗为和解、转怒目为和颜、变相残为相携,相容并蓄、包容共济 。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各种矛盾就会逐步化解,家庭幸福、民族和睦、社会安定、万教和谐相处,实现世界和平 。
人类社会和谐不是靠战争武力,而是靠文化文明 。在今天处理当代国际复杂问题,消除战争,世界和谐、未来的人类生存安全,幸福健康,中华文化文明是最佳选择 。“和而不同”的中华政治文明精髓,在追求和平发展的世界体系中,具有着现实意义和无法估量价值的救世良方,是未来文明人类社会所需要的 。
什么是冤家宜解不宜结;什么叫顾全大局;什么叫相忍为圆……;中国人的智慧就体现在“仇必和而解”中 。即最后解决的结果一定要和,不能让矛盾冲突扩大到大家灭亡 。或者说,“和而不同”的中华政治文明精髓,是让矛盾双方从的斗争状态转化到相互竞争状态,最终转化相互合作共赢状态 。中华“和谐”文明的伟大之处就是能包容和凝聚各种人类智慧思想、融合东西方文明 。而且还可以调节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化解当今人类生存毁灭的危机救世良方,建立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