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动的黄昏 西域孤客笔趣阁 骚动的黄昏 鸣谦( 二 )


三是中正 。中正即中正之德,是人之最高尚的道德 。在二程看来,能做到中正、公平、不偏不倚地处理问题,是人的最高境界 。程颐曾说“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能做到中,就是天下最公正的处事原则 。程颐认为,中正是文明中正之德,是美之盛、大善之吉 。程颐说:“二,居中得正,丽于中正也 。黄,中之色,文之美也 。文明中正,美之盛也,故云黄离 。以文明中正之德,上同于文明中顺之君,其明如是,所丽如是,大善之吉也” 。(《二程集》851页)中正之德,就像太阳普照大地一样,把光明、恩惠公正无私地奉献给人类 。而要做到中正,就要“顺以从时,不競于险难,所以不至于凶也 。——盖无中正之德,徒以刚兢于险,适足以致凶耳”(《二程集》726页) 。意思是要把握时势,不处险难之地,就不会有凶险发生;而要做到中正,就要克服刚健、躁动、不安之弊,程颐说:“——夫刚健而不中正,则躁动,故不安,处非中正,故不贞 。不安贞,所以好讼也 。若义不克讼而不讼,反就正理,变其不安贞为安贞,则吉矣”(《二程集》731页)刚健、刚直、耿直是好的,但应有中正予以控制,否则一味刚健,就会躁动、不安,也不会吉利,反而带来不好的结果 。“有文明之德,而刚健以中正之道相应,乃君子之正道也”(《二程集》764页) 。有刚健之心,再配以中正之道,就是文明之德,乃成就君子之道 。文明之德,是人之全德,既有刚健之志,又能恰到好处、中正、公平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就会有好的处事效果 。在二程看来,中正之德,是天下最高尚的道德,是能为个人,为天下苍生带来福庆的大德 。程颐说:“既中正虚中,能受天下之善而固守,则有有益之事,众人自外来益之矣” 。(《二程集》915页)个人能做到中正,就能接受天下之善而固守于心,就会行有益之事,众人也会来帮助你;“以中正之道益天下,天下受其福庆也” 。(《二程集》912页)如果是为政者,以中正之道来为天下之人造福,天下人则会受到恩惠、得到幸福 。
四是谦虚的品德 。人有谦虚的品德,则能时刻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充实提高自己,则不会骄傲自满 。程颐说:“谦德充积于中,故发于外,见于声音颜色,故曰鸣谦 。居中得正,有中正之德也,故云贞吉 。(《二程集》775页)谦德充实于内心,见于外则声音、面容也表现为谦恭,因而才能有中正之德 。当人处在顺境之时、取得成就之时、处于安乐之时,更要保持谦虚之心,否则就会失去中正之德,处于危险之地 。正如程颐所说:“逸豫之道,放则失正 。——当豫之时,独能以中正自守,可谓特立之操,是其节介如石之坚也 。”(《二程集》780页) 。逸豫之道,即安适、享乐之道,如果放纵自己,从而失去中正之德 。人在安逸之时,若能以中正自守,就是具有特立之操,坚如磐石之节 。可见一个人具有谦德,对于保持中正之德、特立之操、坚如磐石之节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
五是无我,无私欲 。程颐说:“德至于无我者,虽善言美行,无非所过化也 。”(《二程集》411页)德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必然是善言美行,所有人将受到感化 。无我,即心中无一己之私欲,不被私心所系,才能做到公正 。如果被私心所系,就会斤斤较较于个人利益,就不能廓然贯通、无所偏向,而只会偏向自己,正如程颐所说:“正者,虚中无我之谓也 。以有系之私心,膠于一隅,主于一事,其能廓然通应而无不偏乎?”(《二程集》1212页)只有无我,才能在遇到可止之事时,做到当止则止,不失中正之德 。“无我则止矣 。不能无我,无可止之道 。------外物不接,内欲不萌,如是而止,乃得止之道,于止为无咎也 。”(《二程集》968页)不能无我,就不会有可止之道 。对身外之物不系于心,内心不萌生私欲,这才是真正懂得了可止之道,以此行事则没有危险 。无我即无私,即有公心,只有做到无我无私至公,才能有中正之德,才能处事公正 。二程说:“惟圣人至公无我,故虽功高天下而不自有,无所累于心 。盖一介存于心,乃私心也,则有矜满之气矣”(《二程集》1034页)无名利之心,虽功高天下,也不会有矜持、傲慢之心,因为他没有私心,不会偏离中正之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