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爱立信w850i拆解_索尼爱立信w850i电池( 四 )


【【【一己之力撑起两个业界,索尼大法真的好】】】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已经注意到了,在介绍手机传感器的种类和技术时,笔者我几乎全部都有提到一个厂商,那就是SONY——这可不是单纯出于“信仰”,而是因为这两年的手机CMOS技术进步,确实几乎完全得益于SONY产品的进步 。而且,SONY的传感器横跨单反、微单、卡片相机直到手机,几乎完全占据了业界主流,其他如东芝、瑞萨、OV等厂商,有的只能靠过去的合作关系留住客户(比如东芝和微软、和奥林巴斯),有的只能绕开传统相机业界,去做安防和监控领域(比如瑞萨),有的干脆就销声匿迹,落得个被收购的下场(比如OV) 。
纵观SONY的CMOS产品线,某些经典型号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比如首创背照的IMX135,比如高速化,支持4K摄像的IMX214,比如开创手机拍照超高像素时代的IMX220……当然还有现在大红大紫的IMX298、IMX300(SONY自用)、IMX378等等 。
不过,这里要纠正一点,那就是SONY CMOS产品的编号和性能关系不是太大,通过编号只能看出传感器的发布时间新旧,但却不代表性能高低 。比如说,即将发布的IMX398,其“编号”是目前最大的,但是论性能,其实是IMX260和IMX298的融合版,在保持298相同像素的基础上,使用了部分IMX260的双像素对焦技术(IMX260是整个传感器都能双核对焦,IMX398反而只有中间一块可以,实际上是简化版的技术) 。又比如说,SONY提供给松下、尼康的某些单反用CMOS,无论是尺寸、性能、工艺都远比最新手机用型号先进,但是它们的名称不过是IMX1xx,或者IMX2xx而已……
【【【“定制传感器”会演变成新一轮军备战争吗】】】
当然,前面说到,手机厂商过去大多是被动“购买”SONY推出的量产型CMOS 。而这几年来,由三星(S6 IMX240、S7 IMX260)、HTC(10 Pixel IMX378原本是定制型号,之后才开放销售的)带头,一批有实力的厂商也开始尝试和SONY合作,按照自身的成本和性能需求向SONY定制传感器 。譬如说魅族MX6、OPPO R9s都是如此 。
这些定制的传感器在性能上肯定要胜过一般的公开市贩型号,价格自然也会更贵 。但用上了更好的传感器,并不意味着就会有更好成像效果 。正如我们之前给大家说过,镜头、快门、传感器、图像处理器、甚至于手机拍照APP好不好用、成像算法是否稳定可靠、手机屏幕颜色是否真实准确、手机内存和主控速度够不够支撑高速多帧合成等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出片效果 。
但是,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定制传感器”当然会是个很大的噱头,而它能否促进厂商改进拍照的其他环节,最终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影像革命;还是说,“定制传感器”会如同当今的主控“核战”一样,沦为新一轮“军备竞赛”,这就要靠历史的进程和大家的良知来检验了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