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的神秘之处有哪些呢?舍利子的神奇之处( 二 )


佛陀灭寂后,留下的唯一一枚指骨舍利,现今供奉于宝鸡市的法华寺,于1987年翻修寺庙时在地宫中发掘出来。
那么究竟什么是舍利呢?其实直接的翻译就是死尸、遗骨或者遗物火化后的产物 。广义上的舍利包括,生身舍利、法身舍利和影骨舍利 。分别代表佛陀肉身所化舍利、遗物如佛经等化身的舍利和后世以金玉仿制的佛陀真骨 。
狭义上的舍利,就只是指肉身火化形成的舍利 。在此,我们仅讨论这一种情况 。
“人造”舍利,量产功德?虽然中华文化一向崇尚“入土为安”,但是,佛教历来崇尚火葬,历史上也不乏民间“大兴”火葬的岁月,例如,两宋期间 。
尽管,那时候的火葬率极高,但是,却没有什么文献记录过,哪家平民在火化后能留下舍利的 。于是,舍利也就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圣洁的“面纱”,因此就有传言说只有得道高僧才能留下舍利子 。
难道,只有遗留有舍利,才能说明辞世的是高僧大能吗?
古时候,如有高僧圆寂,会在寺庙中举行隆重的火化仪式 。首先,要建造一座临时建筑停灵;然后,准备上好的木材做燃料;最后,在特制的陶罐中,焚烧七天七夜,确保遗体完全火化 。
这样的火化环境,成为了“舍利”形成的先决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上也有一些好奇心特别重的网友,开展了“自制舍利”的实验 。实验对象是,一根鸡腿骨、一根猪排骨以及一颗来自这位网友的智齿 。
首先利用氢氧焊机对实验对象持续加温,骨头和牙齿开始逐步碎裂 。加温40分钟之后,鸡骨和猪骨已经融化,成为了小液滴,而智齿的小液滴,则在加温1小时后形成 。最终,三者都成为了晶莹剔透的“舍利”形态 。
关于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现象?
这还得从舍利的成分说起,其实,它的成分,仅仅是平平无奇的钙、磷、硅等元素 。在一段时间的“煅烧”后,骨头中原有的有机物和大部分碳完全消失,形成了羟基磷酸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骨灰” 。
此时还要继续加温,骨灰就会肉眼可见地融化,羟基磷酸钙也在会在此刻分解为磷酸三钙,骨灰内部残余的碳随即全部被氧化 。当温度达到1670℃时,磷酸三钙完全融化,冷却之后就形成了浅色、有玻璃光泽的坚硬小球 。
由唐代僧人,释道世所编撰的佛教典籍《法苑珠林》中描述,舍利的种类分为三种,一是骨舍利,呈白色;二是发舍利,呈黑色;三是肉舍利,呈红色 。而实验中的“舍利”小球的颜色,取决于煅烧过程中加入的着色元素 。
近现代以来,关于舍利
国家专利库中,还有一个关于“舍利子 *** 方式”的“奇葩”专利 。该专利早在2007年就申请成功了,其过程无非是火化——研磨——重新合成这三个主要步骤,这与后来的“骨灰钻石葬”,从纪念意义上来讲,有异曲同工之处 。
至于说这个是“舍利”,想必有宗教信仰的人们都无法苟同吧 。至于后来,偶尔见诸报端的、五彩缤纷的舍利是什么,有网友说是“实体化的七彩自尊心”,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么普通人火化之后没有舍利似乎也就说得通了 。
但是这么解释肯定是不科学的,那么从科学上讲,普通人火化之后没有“舍利子”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内普遍的焚化炉温度达不到1400℃以上呗 。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舍利子,但是钢钉、钢板、支架、金牙等遗物,还是时不时能发现的 。
阿育王与佛舍利随着近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当然可以从容地解释“舍利的成分是什么”,将其贬斥为封建迷信的遗物 。可是,舍利子在古代和佛教所承载的历史人文意义,却不能任由我们这么简单地否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