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郭念锋提出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_中国心理学家网( 六 )


②预测效度(刚出现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若自然发展其结果可能是部分人三个月内有可能出现了自行缓解;部分人的不良情绪因迁延时间久而泛化;部分成为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易感者)
③结构效度(在理论上,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有人口学因素、个性心理特征、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变迁)
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 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情绪尚未泛化) 。
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 *** 的性质),持续时间较短(反应持续时间),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反应的强度),情绪反应尚未泛化(反应是否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
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 *** ;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问题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2个月,<6个月;
3.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 *** 引起,而且与最初 *** 相类似、相关联的 *** ,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
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而持续时间限在一年之内;至于社会功能破坏程度,也可以作为参考因子予以考虑 。
三、心病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 。
压力与健康一、1.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 。人的内心冲突及与之相伴随的情绪体验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 。
2.压力源的种类:
(1) 生物性压力源: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
(2) 精神性压力源: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不良个性心理特点
(3)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纯社会的;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 。
3.压力的种类:
⑴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
⑵叠加性压力(同时叠加压力、继时叠加压力);
⑶破坏性压力:可以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灾难综合征(DS)(三阶段: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 。
4.压力的适应三阶段——一般适应症候群:
⑴警觉阶段(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
⑵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或消除压力、或适应压力、抑或退却);
⑶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生理心理资源,最后筋疲力尽) 。
5.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减过程:压力的相对强度和性质 。
中介系统由三个子系统:
1) 认知系统:评估压力的性质及可控度;影响人对行为的自我控制
2) 社会支持系统:亲密的和可信任的关系,是压力的有效缓冲器 。
3) 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好,可缓解和降低应激后果的躯体化症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