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超声波检测管,超声波检测管作用( 三 )


例2 B号桩 , 桩径2.0m , 桩长38.0m , 钻孔灌注桩 。在检测过程中 , 发现该桩距地面19.5~19.0m处出现波形向低频偏移及轻微畸变现象 , 波高基本正常 , 少数测点波高下降 , 声速值3300~3600 m/s;在距地面7.0~3. 5m处 , 波形严重畸变 , 波高衰减极大 , 声速值下降至2 000 m/s;许多测点甚至无法读取声时数据 。
施工方和监理介绍在19.5 m处左右进行了接桩 。现场判断:该桩在19.0m处的接桩效果可以 , 但在7. 0~3.5 m范围出现了严重颈缩 。以后的钻芯和开挖验证了判断无误 。
病因分析:
a.该桩在灌注到距地面 19.5 m左右处出现了卡管停工 。之后花了约3天时间对接桩面进行处理 。处理 *** 是下一个直径约1.3 m的小钻 , 钻入正常混凝土 , 然后采用正、反循环清渣 , 即视先前灌注的混凝土为基岩 , 按柱桩的要求进行接桩施工 。从超声检测和钻芯的结果看 , 此 *** 处理效果可以 。
b.在距地面 7.0~3.5 m范围出现严重缩颈的原因有3点:①此范围是淤泥层(黑稀泥) , 当时地下水位高 , 开挖下去1 m多就能见水 , 水压较大 , 使淤泥的活动能量增加;②约3天的停顿时间使淤泥有机会蠕浮在钢筋笼上 , 形成相当的体积并具备足够的抗冲刷能力;③施工者因经验所限 , 未能预见此种情况防范处理措施 。
例3 C号桩 , 桩径2.0 m , 桩长36. 0 m , 湖区工地 。该桩在距地面10. 5~7.4 m范围间歇出现波形劣化 , 声速值剧减 , 甚至无波等现象 。在进行调查时 , 监理介绍施工中有两点异常:①导管在该段有上浮、下不去的感觉;②混凝土扩大系数小于正常值(1.1左右) 。在混凝土龄期足够长后(大于14天) , 进行了复测 。现场判断:C号桩在距地面深10.5~7.4 m范围有缩颈露筋现象 , 且西北方向严重以后开挖验证了判断正确 。
病因分析:同例2病因b中的①、②两点 。另外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放下钢筋笼后灌注准备时间长了一些及灌注的连续性不够好(灌注用的混凝土是商品混凝土 , 有时中间等待的时间过长) 。
例3中提到的对基桩缺陷的确诊 , 混凝土 , 龄期应足够长 。这个问题值得从事桩基检测的人员注意:一般普查 , 7天左右即可;缺陷确诊应大于14天 , 接近28天更好;个别特殊情况甚至要超过混凝土养护期 , 才能检测出真实情况 。
例4 D号桩 , 桩径2.8 m , 桩长27.5 m , 桩龄17天 。第一次验桩时发现桩底从各个方向检测都有30 cm左右均无波形 , 疑为含泥沉渣 , 系清底不净所致 。16天后进行复测时发现桩底起波 , 幅值较正常偏小 , 周期较长 , 声速值3 500~3800m/s 。现场判断:桩底是以水泥浆和细骨料为主体的混凝土 , 强度满足要求 , D号桩质量合格 。
病因分析:①该桩灌注时气温很低 , 只有零下几度;②施工工艺采用“落球法” , 是用沙包堵的管口 , 且可能第一排灌注的混凝土是纯水泥浆或沙浆 , 这些材料组成的混凝土 , 强度上升原本就要慢些 。这里 , 病因①是主因 , 低温极大地延长了水泥混凝土的凝结和强度增加时间 。
超声波检测不仅能对病患桩的缺陷作出完整准确的判断 , 而且能及时排除“冤案”的产生 ,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