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际制造业产业链从中国撤离,本土的企业会不会迎来机会?( 二 )


有人会问中国工业门类齐全 。基础设施完善 。劳动力质量和价格也具备优势 。又有国家政策扶持 。生产的产品具有价格优势 。没有外国企业的参与 。中国产品照样能生产出来 。而且更具价格竞争力 。可是大家别忘了我们市场在外 。在国际贸易中 。并不是比较优势占主导地位 。而是基于规则和秩序的自由贸易博奕占据上风 。如果你不遵守既有的规则和秩序 。你就会失去国际市场 。而且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还处在中低端位置 。头部几乎是被欧美日韩台等国家和地区占据 。
有人会说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制造业已经空心化 。欧盟日本制造业虽然发达 。但工业门类越来越小 。都在专注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其实这是个误解 。美国的制造业占其GDP的比重为11% 。服务业占了81% 。但是服务业中的60%是为制造业服务的 。可以说它的制造业更强大 。而且占到GDP的一半以上 。而对欧盟日本韩国这些国家来说 。他们不缺制造能力 。缺的是市场 。你的市场进不去 。或者进去了营商环境不好 。那么它就会联手去开拓新的市场 。例如东南亚、印度等 。现在由美国主导的全球供应链战略联盟正在成形 。我们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今后会更加恶劣 。
有人会说如果国际制造业产业链移出中国 。我们可以靠出口转内销来加以消化 。这种说法听上去有道理 。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去年中国工业产值90多万亿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6万亿 。居民可支配收入42万亿左右 。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支出就占了很大一部份 。80%的人口已经失去消费能力 。如果出口转内销 。会造成大量的企业产能过剩 。一大批企业在竞争中倒悼 。出现大量的失业人口 。经济步入恶性循环 。我们现在讲产业升级 。讲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 。似乎不讲都不高大上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市场之上 。没有消费没有市场 。一切都是过往云烟 。
2015年以来 。在宽货币宽信用的货币政策环境下 。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持续攀升 。而人民汇率却相对升值 。形成内贬外升格局 。制造业对外竞争的优势逐步丧失 。低端制造外移明显 。美国超市中中国制造逐渐消失 。被东南亚、南美等产品取代 。高端制造外移的倾向已经出现 。例如苹果产业链新产品开始在印度生产 。富士康、合积电、联电、三星等加快东南亚和印度布局 。这些产业链外移国内相关生产企就面临跟迁和关闭的选择 。因此国际制造业产业链移出中 。本土企业并不会迎来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