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的真实家世惊人 家史族谱到底有多牛_李连杰的真实家世到底是猜测( 五 )


据说《列宁在一九一八》是东北厂译制的,也就是今天的长春电影制片厂 。无论是列宁,还是瓦西里,说话都自带一股东北味 。
以至于人们说起影片中的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都会不自觉地模仿东北人 。
更有传说某些地方不允许银幕上出现过分露骨的镜头,所以当《列宁在一九一八》播放到小天鹅穿超短裙 *** 大腿跳芭蕾舞,以及瓦西里夫妇拥吻的镜头时,放映员必须使出简单粗暴的剪片技巧——在恰当的时间用手挡住镜头 。
七十年代末,高仓健的《追捕》播出,国内正流行的“唐国强式”奶油小生受到硬汉潮流的强烈打击,即便他们逢人便夸“你长得真像真由美”,也无济于事 。
《追捕》1976年在日本首映,1978年引入中国公映 。
作家莫言曾和友人争论,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到底有没有赚得国人一万吨眼泪 。友人是这么算的:中国当时看过电影的有1亿人次,每人流一两眼泪,一算就1万吨了 。
1972年的秋天,他曾经饿一天肚子跑50里路,到电影院为花妮的故事热泪盈眶 。
30年后,莫言再看《卖花姑娘》,他“一边看里面的情节,一边想象自己忍着饥饿往县城奔跑,想起当时那么年轻,那样有追求,为了看一部电影可以不吃饭”,便依然泪流满面 。
让这个山东少年感动的涕泪横流的角色,从英武的革命战士变成了异国的少女,奔跑着的莫言那时候一定想不到,一个属于平民电影的时代即将到来 。
《卖花姑娘》剧照
中国电影的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八十年代属于启蒙,这一点在文艺作品上表现为人性的回归,具体到国产电影而言,就是宏大叙事的版图渐渐缩小,日常生活的题材渐渐扩大 。
镜头一点一点放低,终于到了和普通人齐平的高度,我们能在电影里看到越来越多活生生的“人”——他们不再是简单的轮廓,单一的性格,而呈现出属于生活的多元和温度 。
青年制片厂诞生,青年电影人开启了自己的电影语言探索之路,“第四代”登场 。
中国当时最优秀的导演们组成了小团体,取名为“北海读书会”,并在誓词中写下:
1980年4月5日,时值清明,我们在北海聚会,相约发奋刻苦学艺的咬牙精神,为我们民族电影事业做出贡献 。莫道海角天涯远,但肯扬鞭有到时 。《香魂女》的导演谢飞回忆,“当时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 。”
《庐山恋》就是时髦的代言词 。
同一年电影夏天,电影《庐山恋》上映,演员张瑜和郭凯敏在银幕上完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吻” 。
无论是演员们靓丽俊朗的外表,女主角43套的时尚换装秀,还是她的英文台词“I love my motherland”,都对当时观众的观影体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女主角张瑜即是凭借本片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料影后” 。
据说今天庐山上仍有一家以影片命名的“庐山恋影院”,近四十年如一日地只播放电影《庐山恋》 。
庐山恋影院,只放《庐山恋》 。图/中新网
李连杰19岁的银幕首秀,便是与千年古刹少林寺的相互成就,用一人一毛钱的票价,创造了1.6亿元的票房神话 。
当年原生态的剪辑技术背后,拳拳皆是真功夫 。家仇国恨与儿女情长交织的95分钟,分分秒秒都牵动着全国观众的心 。郑绪岚的《牧羊曲》前奏一响,人们还会“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豪情万丈涌起 。
摄影机前的陈凯歌和张艺谋,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
1983年5月,广西电影制片厂召开大会,破格批准以张军钊、张艺谋、肖风、何群这四个应届毕业生为主体,成立全国第一个“青年摄制组”,下达生产令投产《一个和八个》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舞台由此揭开序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