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经典五绝《独坐敬亭山》好在哪里?


您好谢邀!《独坐敬亭山》是我国的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表面是诗人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 。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 。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 。将敬亭山拟人化 。写得十分生动 。表达了自己的孤独 。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但更多的是抒发自己的坚定 。在大自然中寻求寄托和安慰 。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和启悟 。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 。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 。大诗人如谢灵运、谢眺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七游宣城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 。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经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迫生活 。浪迹天涯 。使李白飽尝了人间辛酸滋味 。看透了世态炎凉 。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 。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 。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
诗中前两句“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 。其实 。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 。直至无影无踪 。寥寥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 。却也不愿停留 。慢慢地越飘越远 。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 。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声喧闹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 。因此 。这两句是写动见静 。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 。写法形象生动 。给读者以联想 。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 。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 。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
诗的下半段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鸟飞云去之后 。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敬亭山 。而敬亭山似乎也一直在一动不动地看着他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意和我作伴吧?” 。“相看两不厌”表达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
【李白的经典五绝《独坐敬亭山》好在哪里?】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 。更突出诗人対敬亭山的喜爱 。“静”是全诗的血脉 。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 。就在于诗人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 。无怪乎沈得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呀?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李白的经典五绝《独坐敬亭山》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李白的经典五绝《独坐敬亭山》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李白的经典五绝《独坐敬亭山》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独坐敬亭山》原诗及释文: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
群鸟振翅高飞远走了 。一抹孤云也独自去了 。剩下的只有我和敬亭山了 。我们相互对望着 。谁也不曾讨厌过谁!
透视点:“众鸟”、“孤云”皆无情 。我和“敬亭山”久生情、“两不厌” 。
李白的经典五绝《独坐敬亭山》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山虽不是人 。但似乎比人更重感情 。这首诗《独坐敬亭山》如何理解?
前两句言“动”物 。后两句说“静”物(我坐在敬亭山上可视为“静”) 。四物之中唯“动”物都远离了敬亭山 。而“静”物则相依为伴 。不会像“动”物那样见之生厌 。
前两句“动”后显“静” 。相对于敬亭山来说 。产生了一种寂寞感;而后两句“静”中显“动”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相互间就默契多了 。
李白的经典五绝《独坐敬亭山》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如此说来 。那么诗《独坐敬亭山》又好在哪里?
首先 。《独坐敬亭山》诗之好 。关键还在于诗人李白将“敬亭山”一并拟人化了 。既赋予了它的感情成分 。同时 。又连带折射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寞的分享对象 。
难怪乎 。李白一生在仕途不顺后 。就转而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呢!怀才不遇乃大势不济 。倘若能放开心胸 。与大自然融入一体 。又何偿不是一种快乐的生活 。
其次 。在细品慢读之中 。仿佛有一种意念转换的角度存在:那就是说 。诗中的“众鸟”和“孤云”都不是真实的客体 。而是成为了一种借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