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阿诗玛的故事 阿诗玛的故事简介( 三 )


如果说事情到这一步 , 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 , 阿诗玛重获自由 , 与阿黑恩爱幸福 , 结局也算可以 。然而 , 结局总是不遂人愿 , 总是虐心的 。热布巴拉父子又想出丧尽天良的毒计 。他们勾结崖神 , 准备在阿黑和阿诗玛回家路经十二崖子脚时放洪水 , 企图淹死阿黑和阿诗玛 。正当阿黑和阿诗玛过河时 , 洪水滚滚而来 , 阿黑来不及抓起阿诗玛的手 , 阿诗玛就被卷进漩涡 , 只听到阿诗玛喊了声“阿黑哥救我” , 就消失得无踪影 , 听不见声音了 。阿诗玛不见了 , 阿黑挣扎着上了岸 , 发疯似地寻找阿诗玛 。他竭力大声地呼喊着:“阿诗玛!阿诗玛!……”可是 , 只听到那十二崖子顶传来同样的声音:“阿诗玛!阿诗玛!……”
原来是十二崖子上的应山歌姑娘危难之中救出了阿诗玛 , 而阿诗玛也成了神 , 变成了矗立的石峰 。从此 , 你怎样喊她 , 她就怎样回答 。阿诗玛的声音永远回荡在石林中 , 她的身影已经化成石头永远伴着她的乡亲 。
看到此 , 我们不禁为阿诗玛的勇敢斗争、不屈不挠 , 断得折不得的精神所折服 , 更为他们的悲惨命运结局所惋惜 。自古以来 , 人们塑造的正面形象的女子很多 ,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 《木兰诗》中的花木兰 , 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 给人以鲜明的形象 , 深刻的印象 。从中不难发现 , 敢于斗争、勇敢坚强、追求自由是她们的共性 , 但又各自有特性 , 有的为爱情坚贞、不畏邪恶、宁死不屈 , 有的忠孝节义、巾帼英雄 。
在阿诗玛的身上有着非常鲜明的品质特征 , 阿诗玛其实是撒尼人的精神象征 , 也正是如此 , 阿诗玛的故事一直在撒尼族人之间口口传颂 , 代代相传 。
2.阿诗玛的形象走进文学、影视 , 树立不朽丰碑通过前面的叙说 , 我们知道阿诗玛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反抗恶势力、坚贞不屈的凄美爱情故事 。无疑阿诗玛在人们心中成为了勤劳、勇敢、美丽、善良、坚强的化身 , 她化身为石峰 , 永远地注视、陪伴着族人们 。然而 , 受制于当时社会发展、地域的影响 , 及撒尼语的传播 , 阿诗玛的故事长久以来只是在撒尼人中流传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 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民间历史文化素材的搜集、整理 。
这里要提到的一个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事件 , 也正是由于这件事情 , 阿诗玛的故事才不断地被外人获悉 。1953年5月 , 为响应政府号召 , 云南省人民文工团圭山工作组深入到路南县彝族撒尼人聚集地区 , 发掘搜集到有关阿诗玛的原始资料20余种 , 归集整理后于1954年出版 。再后来到1959年 , 又被散文家李广田整理出版了叙事长诗《阿诗玛》而广泛流传 , 甚至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海外流传 。
至此 , 阿诗玛的故事不仅仅局限于撒尼人之间 , 在云南地区 , 甚至是在整个全国都广为流传 。可以说这次的搜集整理 , 真正意义上把阿诗玛从撒尼人口语相传的传说中写进了文字里 , 这也是对阿诗玛文化的一次挽救 。
在那个国内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 , 通过文学作品来宣传一个美丽传说故事或者说一种文化 , 这是极佳的传播手段 。显然 , 阿诗玛代表的不仅仅是这个人物 , 它被赋予了一种文化象征 , 这种文化超脱了少数民族彝族之下系撒尼人的小族群的“民族文化”范畴 , 上升到国家的“国家文化”象征之一 。毋庸置疑 , 这是对阿诗玛及阿诗玛文化最好的纪念与传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