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二 )


2.被通缉的原因 。为什么被通缉说的很清楚 。罪犯犯了什么罪 。大家一目了然 。一般能上通缉榜的都是罪大恶极的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人的同仇敌忾的心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那是不是说 。一张通缉令上面几个要素都包含了 。就一定能抓到罪犯了?
在这儿我们还要说一个事儿 。很重要的因素 。古代的保甲制度
在农耕文化里 。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是被困在自己的土地上了 。一般不会到处去 。而保甲制度的实行 。是大部分人平常所见都是自己的熟人 。一旦某一天身边出现一个陌生人 。他们一定会非常注意的 。而陌生的特征又与通缉令相符合的话 。他们一定会报官 。
所以我们说古代的通缉令 。他抓到犯人的几率是很大的 。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
其他观点:
在古代 。普通老百姓没有身份证 。但是官员们则有了身份证的雏形:
1、隋唐时期的“鱼符”
“鱼符”的出现 。是古代最早的政府官员身份证的雏形 。其形状为鱼形 。两瓣 。丝线穿 。挂载腰间 。
或金属制成 。或是木制 。上面的内容包括姓名、衙门和官员的品级 。也就是对应我们现在的名字、单位和级别 。还别说 。最主要的成分都有了 。比我们现在的身份证还全 。类似我们单位的工作证 。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后来 。高官的“鱼符”开始用黄金、银、铜等金属做成 。分别象征着身份的高低 。用黄金身份最高 。其次是银和铜 。
2、唐朝开始用“龟符”
武则天篡权后 。大周过开始改用龟符 。比如金龟婿 。就是一个高级别的象征 。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3、明朝的“牙牌”
明朝时 。“牙牌”出现 。用象牙、兽骨、金属等制成的板片 。其实际用途与“鱼符”没有什么区别 。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卡片式身份证已经非常接近了 。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4、清朝的“腰牌”
清代出现“腰牌” 。含有“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 。高级的还有头像 。防止被别人冒用 。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清代 。皇帝如果想要哪位妃嫔陪睡 。则由敬事房太监将众多妃子的“箭牌”统一放进一只银盘内 。皇帝看中哪个妃子 。就将其“牌”翻过来 。
二、普通老百姓的“身份证”
普通老百姓没有所谓的什么“符” 。什么“牌” 。但也有临时的“身份证”比如“路引”、“门券” 。比如在乱世 。老百姓要出远门 。那么就要有这么一个东西 。以证明自己的身份 。
明朝初年 。如果要出村 。得开“路引” 。没有“路引”抓住就被充军 。想住店要用“路引” 。过关卡也要用“路引” 。
“保甲制”的出现
北宋的“保甲制”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 。若干家编作一甲 。若干甲编作一保 。保设保长 。甲设甲长 。
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 。共具保结 。互相担保不做通共之事 。就是1家有\"罪\" 。9家举发 。若不举发 。10家连带坐罪 。
凡遇盗贼、逃人、奸宄窃发事故 。邻佑即报知甲长 。甲长报知总甲 。总甲报知府州县卫 。府州县卫核实 。申解兵部 。若一家隐匿 。其邻佑九家、甲长、总甲不行首告 。俱治以重罪不贷 。
这与我们现代贷款相互担保有些类似 。没事则以 。有事大家都一起承担 。
三、古代通缉犯人的画像起什么作用
古代通缉犯人的画像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1、通告
每当官府通缉犯人的时候 。会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贴上多张通缉令 。也就是告示 。起到的作用首先是通告天下:某某犯人 。因为犯了什么事 。而被通缉 。并告诉老百姓有个犯人或许就在你身边 。现在流窜在外 。大家要小心 。并密切留意犯人的动向 。
所谓人多力量大 。犯人说不定在哪个时候就会被人看到 。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2、描述主要的特征
通缉令上会有一个通缉犯的头像 。虽然不是很像 。但是最明显的特征肯定是有了 。大家留意一下其胖瘦 。脸部特征 。发型等等 。就会掌握一个八九不离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