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原因如下:
第一 。古代人流量很小 。犯人很难躲避 。容易被抓 。
萨沙写过100多个大案 。发现一个很搞笑的事情 。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逃犯 。比较容易藏身 。有的可以躲避多年 。这是因为经济发达了 。人流量大 。逃犯找个出租屋就能躲起来 。逃亡路上也不容易被人发现 。
但改革开放之前(文革时期除外) 。逃犯就很难躲藏 。通常很快被抓 。就算能够躲一段时间 。通常也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
为啥?当年社会都是公有制 。出门住店要介绍信 。吃饭要粮票 。买一张火车票往往要等很多天 。
那个时代尚且如此 。古代就更别说了 。
古代是农业社会 。农民一般不会离开家超过二十里 。最多也就是串亲戚和赶集 。
当年各地有不同的方言 。随便听一听口音就知道是不是本地人 。
偶尔出现长途旅行的 。不是做生意的生意人 。就是云游的僧道 。或者就是政府的办事员 。
但僧道有自己的特殊打扮 。还有度牒;生意人一般都带着货或者钱;政府办事员也带着公文 。
所以 。普通逃犯只能伪装成投亲靠友的 。但这很容易识别 。询问亲友是谁就行了 。
而且 。古代人流量不大 。尤其是小地方 。小县城之内 。一天也来不了几个外地人 。
只有这些人一出现 。立即就会被人盯着 。包括普通市民和政府的差人 。
那么 。就算画像不像 。只要略微像一些 。犯人就会被盘问甚至抓住 。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第二 。古代也有很多防止逃犯的措施 。
比如汉代、宋代这些朝代 。犯人甚至军人都要有纹身的 。甚至纹身在脸上 。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武松逃亡时 。就必须用头发遮盖住脸部 。但古代中国男人是要梳发髻的 。头发不可能这么披散 。除非你是行者、头陀 。
所以 。如果武松不装作是行者 。估计刚出门就被抓住了 。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第三 。户籍制度
古代为了纳税和管理治安 。有着比较严格的户籍制度 。报价制度 。
以唐朝法律为例 。它规定农户在走出一里 。连坐的其他农家就要相互告知 。如果要搬迁到一百里之外 。则要向官府要一份路引 。即通行公文 。这便是“路引”了 。
如果没有这份路引随便乱跑 。被抓住了就要坐牢 。连坐的邻居也要倒霉 。这等同于今天的通行证、暂住证 。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同时 。古代也有严格的户籍制度 。主要登记每家每户的人口情况 。防止逃税 。
很多朝代详细到:性别、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等情况 。
这种情况下 。你家突然多了一个人(收留逃犯) 。就要向官府解释 。官府肯定会派人来调查 。逃犯无处可躲 。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第四 。逃到国外
有人说 。我逃到国外就是了 。比如逃到西域、逃到越南或者缅甸 。
古代离开中国境内 。必须有通关文牒 。甚至经过边境大城市和重要据点 。也必须有通关文牒 。
如果没有 。是不允许你经过的 。这就类似于今天的护照 。
没有通关文牒 。你是很难逃到国外的 。最多只能偷渡 。
古代和今天不同 。偷渡就必须自己一个人独行 。那个时候 。西域、越南、缅甸等边境到处都是野兽、匪盗之类 。稍有不慎 。你不是喂了老虎 。就是被匪盗挖心肝泡酒了 。
其他观点: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第一 。嫌疑犯的左脸上有一道刀疤 。
第二 。嫌疑犯的右脸上有一颗大黑痣 。
古代通缉犯人时的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够认出来?

文章插图
我们再看这一张 。通缉的程咬金 。络腮胡 。大圆眼 。还有一撇八字胡 。刀眉 。特征非常明显 。
但如果只是说把罪犯的特征画出来 。就一定能够抓到对方吗?从通缉这张程咬金的通缉令中 。我们可以看出 。一张通缉令它是包含几个要点的:
1.罪犯的籍贯 。在古代普通话还没有普及的时候 。罪犯的籍贯地的口音往往能说明他的来历 。比方说 。一个上海的罪犯跑到了山东 。他那一口上海腔在山东 。一说话就能被人认出来 。所以 。通缉令上一定会标明罪犯的籍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