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纵与连横?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所谓“纵“ 。指在战国中后期倡导关东六国、或至少六国中的部分几国联合起来 。对抗当时已经很强大的关中秦国 。为“纵”牵线的行为叫做“合纵”;所谓“横” 。指在战国中后期倡导关中六国中某一国与秦国交好 。通过协助秦国攻打其它关东国家 。补偿对秦妥协所付出的代价 。为“横”牵线的行为叫做“连横” 。而为合纵和连横奔走的人则称作“纵横家” 。
耐人寻味的是 。不论“纵横” 。实际活跃其中的纵横家代表人物几乎都是关中六国的人物 。而鲜有秦国本国人 。这和秦国在战国时期重农耕和武力、轻智谋和文教有关 。也和战国时代“士”这一阶层国家观念淡薄(因为没有可凭借血缘轻松获取的功名 。不得不靠本事博取 。而“买家”未必一定是本国) 。和各国竞相争取“国际人才”息息相关 。认为“六国团结一定能胜秦”者就会热衷合纵 。反之 。认为“人多嘴杂不如心思专一 。秦一定能赢”的就会热衷连横 。值得一提的是 。纵横家兴起的年代比较早 。当时秦虽强却还不至于强到离谱的地步 。齐、楚甚至早期的魏也是大国 。因此在“纵横”之外也有赴齐、魏和楚 。试图创一番事业的 。只是魏处四战之地 。梁惠王的雄心很快烟消云散 。楚旧势力和王族太过强大 。外人即便像吴起般出色也无力回天 。吴起死后外国人才普遍望门生畏 。齐一度人才云集 。稷下学宫热闹非凡 。但貌似“点错了科技树” 。待乐毅伐齐后便一蹶不振 。于是“纵横”就成了主旋律 。
既然纵横家其实都是六国人 。那么就必须从六国立场看问题 。就六国中任何一国而言 。合纵都本应是唯一的选择 。因为其它关中国家普遍缺乏吞并同等大国的明确意识 。仍然希望延续“一霸共存”的先秦体制 。合纵成功大家好歹都能活下去 。而连横的结果正如苏代所言 。“以地事秦譬如抱薪救火 。薪不尽火不止” 。一方面把自己的土地人口送给秦国换取和平 。另一方面试图从其它被秦攻击的关中国家中趁火打劫获得弥补 。其结果就是秦越来越强 。六国却一起削弱下去 。最终被秦一举吞没 。不从秦的角度分析 。则是因为秦实际上并未主动推动“连横” 。而只是一面加强军事打击 。一面因势利导借用连横的力量 。主要还是以军事打击为主 。且如前所述 。纵横家其实几乎没有几个秦国人 。都是“富贵险中求”的关中各国人 。
因为秦汉之际史料丧失严重 。司马迁又是个典型的“历史文学家” 。因此纵横家的记载很多都不靠谱 。如苏秦是否能算“纵”其实大有疑问(他的两个弟弟倒具有纵家鲜明特色) 。而被津津乐道两千年的苏秦张仪之争其实历史上并不明显 。真正对抗的纵横双方是张仪和公孙衍 。纵横家为了富贵会随意改变立场 。苏秦最初向秦游说求官 。说的是连横术 。秦不纳后出关就开始用合纵术说六国 。而自己实际上很可能长期充当燕国的间谍 。而张仪的对手公孙衍先在秦为相 。搞连横 。被逐走后成为魏相 。就秒变合纵 。张仪晚年也被秦国解职 。只是出关后不久即死 。否则天知道他会不会“横改纵” 。
其他观点:
为什么会有“经线”和“纬线”呢?为什么会有“横平”和“竖直”呢?理解了这些 。也就回答了“合纵”与“连横”问题了 。
其他观点:
合纵连横这句成语出自战国时期 。本意是指拉拢其他国家进行外交或军事斗争时所采取的一种策略 。其中 。合纵是指“合众弱以攻一强” 。连横是指“连一强以攻众弱” 。
文章插图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末年之后出现的大变革时期 。诸侯林立、群雄并起 。除了史称“战国七雄”的秦、魏、韩、赵、楚、燕、齐等七个大国以外 。还有宋、卫、郑、蜀、巴、中山等十余个小国 。从地理分布上看 。除秦、齐这两个“超级大国”以外 。其余相对弱小的国家都大体呈南北向排列 。而秦国和齐国则一西一东遥相对峙 。由于古人习惯把南北向称之为“纵” 。而把东西向称之为“横” 。故而 。以“合纵”指代小国联合起来对抗大国 。以“连横”指代大国相互策应吞并小国 。
文章插图
比如 。公元前288年 。苏秦游说燕、赵、韩、魏、楚等五个国家合力伐齐 。最终由燕国大将乐毅连下齐国72座城池 。这就是一次典型的合纵策略;再比如 。公元前318年 。秦国大臣张仪先用欺骗手段收买楚国 。后又相继游说齐、赵、燕等国与秦国缔结同盟 。从而成功瓦解了六国合纵抗秦的政治格局 。这就是一次典型的连横策略 。
推荐阅读
- 满月的小猫为什么一直叫 满月的猫为什么会一直叫
- 冬天12月份能铺地砖吗 北方11月份铺地砖好吗
- 金银花水怎么煮
- 冬天三层和两层玻璃温差多少 两层和三层玻璃保温差多少
- 东方雨虹防水材料怎么样 东方雨虹防水材料价格
- 你觉得哪个电影的片断或镜头,最有命运的苍凉感?
- 战国时期远交近攻跟合纵连横有什么异同?为什么张仪会成功?
- 艾灸空腹可以做吗
- 公认十大好用洗发水大曝光 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