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节又叫什么节 农历几月几日的乞巧节有什么风俗( 二 )


文章插图
特别是北宋,到了七月初六,当地有钱人家就挂花灯,把阁楼装潢一番,叫做”乞巧楼”,一家人在该楼阁里吃零食喝酒水,还配有针线、墨宝,让自家女孩穿针引线,表露手巧活儿 。
男童则写诗作对,彰显学问,尤其是当女子把针线作品做好后,会先拜祭一番,叫做乞巧,而成年女子就对月穿针后,把针线放入装有小蜘蛛的锦盒里,翌日察看,若织有蜘蛛网就表示得巧 。
南宋人过乞巧节时,会很早的准备过节物品,有各种水果、零食、礼物、红鸡、鸡蛋等,到处送亲戚朋友 。
到七夕当日,盛况异常,最热闹的就是华灯初上之际,届时各家各户都挂上漂亮的花灯,形成一幅繁荣炫丽的景象,这时女孩子不管穷富,都有一套新衣裳穿戴,并且开心的街上玩耍 。

乞巧节又叫什么节 农历几月几日的乞巧节有什么风俗

文章插图
另外宋代人传下的一本《岁时广记》则有写:
“乞巧节,京师诸小儿各置笔砚墨纸,站牵牛位前,写下自己的名字与乞聪明,女人则办置针线盒,站织女位,写自己的名字想乞巧等” 。
这点证明,当时除了大部分女性参与外,一些男性也会加入 。而男女都会求神灵庇佑,男则求智慧加持,女则求贞洁贤良加手巧 。
往往在乞巧节过去后,男子就有幸结识了心仪的女子,两人就会发展一段好姻缘,从而互定终生 。
故此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乞巧节应该是发展到了最昌盛的阶段,相比汉代的流行,在唐代得到较好发展延伸后,宋朝就把乞巧节习俗沿袭了下来 。
而宋代也是一个异常繁荣的朝代,随着文化进步,战事减少,宋朝民众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取乐和过节 。
所谓乞巧节到了宋朝乃一个特大节日,有凑合良好姻缘的意思,当时宋朝年轻男女在穿衣、行为方面都异常大胆 。
不再依循传统的乞巧环节,均在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渴望,故此就借助乞巧节来对所爱表达爱意,而没有意中人者就想借该节日找姻缘,故此就催生了七夕情人节 。
乞巧节又叫什么节 农历几月几日的乞巧节有什么风俗

文章插图
迎紫姑与迎七姐的由来,紫姑死后被封神较早的七夕节日是因民间的一个迎紫姑民俗影响,这个紫姑同样叫七姐,但不是七仙女 。古代劳动人民很信神鬼,其是一种源生与农耕文明的迷信与功利 。
当时中原大地有很多地方都有人祭祀紫姑,相传紫姑的命并不好,她当初被指配给寿阳镇的李相公当小妾,结果正房夫人不满,日久累积怨恨后,在正月十五的夜晚,趁紫姑如厕,将其杀死 。
后来上天怜悯紫姑,就把她封为茅房之神,至此后中国民间就有了拜祭紫姑的习惯与传说 。
乞巧节又叫什么节 农历几月几日的乞巧节有什么风俗

文章插图
再者有岭南部分文献记录:
“南雄风俗,女子每到元夕必设酒菜于月下,盖以竹箕,以青帕覆之,以一箸倒插于箕上,两者作书文,求问吉凶,未嫁少女,需边唱边拜祭,谓之”
通过该记载发现,当时人民就把迎紫姑叫做迎七姐,但该七姐不是织女,要到了后来,董永与七仙女的恩爱凄凉故事面世后,由于七仙女的善良形象逐渐深入人心,引得大部分女性视为良好榜样,这时候年龄稍大的女性,就称其为七姑,而妙龄女子则叫七姐 。
乞巧节又叫什么节 农历几月几日的乞巧节有什么风俗

文章插图
从迎紫姑到思姑墩的迎七姐,这些习俗终演变成乞巧节,后经历多个时代发展,到了宋代正式形成我们熟知的七夕节日 。宋朝文献有记录了当时的七夕盛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