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豆萁”几乎家喻户晓,但它是曹操之子曹植写的七步诗吗?


谢邀 。曹植的七步诗很有名气 。有意思的是《三国志》及《后汉书》并没有记载这首诗 。反而是南朝宋时期的《世说新语》上记录了 。
有两种版本:
一、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
箕在釜中燃 。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二、煮豆燃豆箕 。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两种版本到底哪种是曹植所作可能性大?我个人认为 。要么都是伪作 。要么第一个版本可能性大 。伪作的说法一直都存在 。不去讨论 。我们读过从汉末三国到南北朝的诗歌 。几乎见不到四句五言的诗 。其实六句五言的也很难看到 。更多的是不受限制的那种 。第二种版本虽然朗朗上口 。名气很大 。却可以断定属后人修改了的伪作 。所以“煮豆燃豆箕 。豆在釜中泣\"并非曹植的作品 。
其他观点:
千古绝唱悲七步、白之不敏慕高论

“煮豆燃豆萁”几乎家喻户晓,但它是曹操之子曹植写的七步诗吗?

文章插图
但《曹植集》并未收录此诗 。故是否为曹植亲作 。历来彼有争议 。存疑派认为:六朝时期并不流行五言绝句诗体 。《七步诗》只是后人托作 。但另有学者认为:《世说新语》成书距曹魏时期较近 。植成七步或有一定的依据 。郭沫若考究《七步诗》出处 。认为后世文人穿凿附会的成份更大 。
七步诗原文
“煮豆燃豆萁”的典故 。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闻植七步诗叹 。帝深有惭色 。
《七步诗》
【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 。
漉豉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 。
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煮豆燃豆萁”几乎家喻户晓,但它是曹操之子曹植写的七步诗吗?

文章插图
译文: 煮豆子是为了做羹 。要先过滤豆子煮过的残渣后 。才能留下豆汁做羹 。豆秸在锅下燃烧 。豆子在锅中哭泣 。本来是同根连理生 。为什么要相煎相逼的如此急迫呢?
《七步诗》成诗的缘起
“煮豆燃豆萁”几乎家喻户晓,但它是曹操之子曹植写的七步诗吗?

文章插图
“煮豆燃豆萁”几乎家喻户晓,但它是曹操之子曹植写的七步诗吗?

文章插图
“煮豆燃豆萁”几乎家喻户晓,但它是曹操之子曹植写的七步诗吗?

文章插图
传说 。曹丕闻曹植有不平之言 。曹丕忌惮曹植会危胁其统治地位 。借口想杀曹植,即召其入都城 。限他七步之内咏作一首诗,否则杀无赦 。曹植遂悲愤作了这名传千古的七步诗 。曹丕听了内心惶愧 。虽饶曹植不死 。但终究还是把曹植软禁了起来 。直至其忧愤而逝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所以成为了千古名句,从根本上道出了封建帝王家常常出现因争权夺利的父子互害、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封建皇权制度难以规避的劣根性和残忍性 。历史上才会有王子公主被杀时的:“愿生生世世不为帝王家人”的哀叹 。
旷世奇才难再逢
据传 。曹植暗羡嫂子甄宓 。遂作《洛神赋》以寄托思念之情 。
“煮豆燃豆萁”几乎家喻户晓,但它是曹操之子曹植写的七步诗吗?

文章插图
“煮豆燃豆萁”几乎家喻户晓,但它是曹操之子曹植写的七步诗吗?

文章插图
谢灵运就曾赞叹道:“天下才共一石 。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 。天下余分一斗 。”一方面说明谢灵运的狂放 。另一方面也说明曹植的才华已为世人所倾 。
李白赞叹:曹植为建安之雄才 。惟堪捧驾 。天下豪俊 。翕然趋风 。白之不敏 。窃慕高论 。
王士祯赞叹:汉魏以来 。二千余年间 。以诗名其家者众矣 。顾所号为仙才者 。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
《七步诗》之所以流传千古而不衰 。更多的是后世人们对落魄才子深深的同情
“煮豆燃豆萁”几乎家喻户晓,但它是曹操之子曹植写的七步诗吗?

文章插图
这真是:大江东去浪淘尽、是非成败转头空 。看不透的人生、说不尽的历史......
顺便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历史上曾经的“步诗”的高手们
曹植虽仙才、后生更可畏、三五成绝唱、留与后人倾史青名传五步诗
据《全唐诗》:“零陵人史青 。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初年 。史青上书说:“子建七步 。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 。”史青遂应诏后在金殿之上 。李隆基命以“岁除”为题赋诗 。史青五歩即吟:
今岁今宵尽 。明年明日催 。
寒随一夜去 。春逐五更来 。
气色空中改 。容颜暗里摧 。
“煮豆燃豆萁”几乎家喻户晓,但它是曹操之子曹植写的七步诗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