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中的“看、重、漫、量、难、忘、为”等字,既读平声又读仄声吗?


没错 。看、重、漫、量、难、忘、为这些字 。都是平仄两读的 。像这样的字还有“听、醒、令、教、思”等 。借这几个字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
《平水韵》中所属韵部
“看、重、漫、量、难、忘、为”这几个字 。前边的网友说得也比较细 。我着重说一下后边这几个 。
“听”分属下平声九青、上声十二吻和去声二十五径 。“醒”分属下平声九青、上声二十四迥和去声二十五径 。“令”分属下平声八庚和去声二十四敬 。“教”分属下平声三肴和去声十九效 。“思”分属上平声四支和去声四寘 。

格律诗中的“看、重、漫、量、难、忘、为”等字,既读平声又读仄声吗?

文章插图
实例

欧阳修《画眉鸟》“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横放吟啸且徐行” 。以上的“听”为去声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听”为平声 。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听、醒”均为去声 。
纳兰容若《南乡子》“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 。“醒”为平声 。
陆游《东关》“三更酒醒残灯在 。卧听潇潇雨打篷” 。“醒”为上声 。“听”为去声 。

宋之问《度大庾岭》“但令归有日 。不敢恨长沙” 。李商隐《筹笔驿》“徒令上将挥神笔 。终见降王走传车 。”“令”均为平声 。
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令”为去声 。
格律诗中的“看、重、漫、量、难、忘、为”等字,既读平声又读仄声吗?

文章插图

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教”为平声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教”为去声 。

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思”为平声 。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思”为去声 。
我的体会
我的体会 。平时读诗背诗 。尽量留意一下平仄两读的字和入声字 。入声我不会读就读成去声 。读古诗词要读在平仄上 。就像唱歌要唱在旋律上 。这样对格律的掌握、对平仄两读的字的识别 。对平水韵中入声字的识别 。都是有好处的 。因为坚持时间长了 。就会有语感 。到时候自然而然 。感觉就应该这样读 。比如晏几道的《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长笛谁教月下吹” 。我自然会把“教”读平声 。“笛”是入声直接读去声 。有语感了 。就很自然了 。不用刻意再去留意什么 。
建议大家多听一听叶嘉莹先生读诗、讲诗和吟诵 。叶先生读诗词的方法非常值得学习 。
格律诗中的“看、重、漫、量、难、忘、为”等字,既读平声又读仄声吗?

文章插图
以上是我对平仄两读字的认识和读诗的一点体会 。欢迎大家留言 。
关注梅鹤读书 。欢迎点赞 。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其他观点:
这几个字在平水韵中都是多音字 。“看”“漫”“难”都分属“十四寒平声 。十五翰去声”;“重”分属“二冬平声 。二宋去声”;“量”“忘”分属“七阳平声 。二十三漾去声”;“为”分属“四支平声 。四寘去声” 。
在实际运用中也是这样 。
格律诗中的“看、重、漫、量、难、忘、为”等字,既读平声又读仄声吗?

文章插图

一枝花(唐·何希尧)七绝
几树晴葩映水开 。乱红狼藉点苍苔 。
东风留得残枝在 。为惜余芳独看来 。看是去声 。
七夕(唐·杜牧)七绝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看是去声 。
万寿寺歌词(唐·张隐)七绝
位乖燮理致伤残 。四面墙匡不忍看 。
正是花时堪下泪 。相公何必更追欢 。看是平声 。
乞竹(唐·王建)七绝
乞取池西三两竿 。房前栽著病时看 。
亦知自惜难判割 。犹胜横根引出栏 。看是平声 。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唐·张说)七绝
暮春三月日重三 。春水桃花满禊潭 。
广乐逶迤天上下 。仙舟摇衍镜中酣 。重是平声 。
不见来词(唐·施肩吾)五绝
乌鹊语千回 。黄昏不见来 。
漫教脂粉匣 。闭了又重开 。重是平声 。
乐府杂咏六首·金吾子(唐·陆龟蒙)
嫁得金吾子 。常闻轻薄名 。
君心如不重 。妾腰徒自轻 。重是去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