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孔捷去了朝鲜,李云龙,丁伟那段时间大概在忙什么?( 二 )


直到基本完成剿匪任务以后 。钟伟才调任中南军区编练司令部司令员 。解放军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和北京军区参谋长等职务 。也就是《亮剑》中所叙的“北方某大军区参谋长”一职 。虽然钟伟的军衔在1955年只授予了少将 。但其实是低衔高配的 。因为作为大军区的参谋长 。当时多为中将军衔 。也可见军委和四野首长对其重视程度 。

为什么只有孔捷去了朝鲜,李云龙,丁伟那段时间大概在忙什么?

文章插图
特别说明一下 。抗美援朝初期 。志愿军首批参战部队是以四野的这几个军为主 。随后为了锻炼部队 。采取的是各野战军“轮战”的方法 。也就是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分别派出有力部队入朝 。在实战中锤炼部队和获得对美军的作战经验 。到1953年停战协议签署时 。我军已有六个兵团的番号和若干直属军出现在志愿军的作战序列当中 。而不是大家想像那样 。全部成分以四野部队为主 。
这六个兵团分别是为邓华的第13兵团(四野)、宋时轮任的第9兵团(三野)、陈赓率领的第3兵团(二野)、杨得志任率领的第19兵团(原华北军区后转隶一野)、杨成武率领的第20兵团(华北军区)、董其武任司令员的第23兵团(绥远起义部队) 。注意看 。这六支部队囊括了当时我军各野战军的代表和起义部队代表 。完全符合军委的轮战精神 。
为什么只有孔捷去了朝鲜,李云龙,丁伟那段时间大概在忙什么?

文章插图
对号入座的话 。孔捷就应该是四野参加抗美援朝那几名军长中的一位 。丁伟就是留在广西剿军的军事首长 。再朝前溯源 。抗战胜利以后晋冀鲁豫军区(未来的中野和二野)曾经抽调29个架子团 。也就是只有干部和部分战士编组成的部队出关 。加入了东北人民自治军的战斗序列 。因此四野部队也是有八路军第129血脉的 。孔捷和丁伟能够成为四野战将 。是一定程度上契合军史的 。
李云龙则是中原突围后转战到华东 。从而成为未来三野之战将的 。有渊源有交代 。并非小说里面信马由缰 。而“晋西北铁三角”在解放战争后期的所处位置 。也是有代表性和有所指的 。那就是50年代初期仍然存在的三大战场:对蒋军前线、剿匪战场和抗美援朝战场 。是对当时我军临敌情况的一个整体反映 。因为《亮剑》所弘扬的是人民军队的“亮剑精神” 。如果单单以八路军129师的征程为历史背景 。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
笔者一直强调 。《亮剑》虽是一部小说 。但是作者都梁对军史的研究颇为到位 。里面还是有不少历史知识是值得学习的 。
为什么只有孔捷去了朝鲜,李云龙,丁伟那段时间大概在忙什么?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上级对于孔捷、李云龙和丁伟三支部队的安排部署 。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大国战略、胸怀全局 。
对于孔捷能够去朝鲜作战 。李云龙一直耿耿于怀 。凭什么孔二愣子能入朝 。他李大本事却要窝在国内?而丁伟对于孔捷能够入朝作战同样心里不爽 。从他的言语中就能够看出来 。
然而 。李云龙和丁伟都是绝顶聪明之人 。他们当然知道上级在战略分工上的用意 。也从来没有懈怠 。。只是过不了心里那个坎而已 。
为什么只有孔捷去了朝鲜,李云龙,丁伟那段时间大概在忙什么?

文章插图
一、李云龙的C军
李云龙的C军 。其驻扎地点是东南沿海福建一带 。此时 。海面的岛屿上盘踞着装备精良的蒋军 。以台湾岛为大本营 。兵力远布至舟山群岛 。他们时而潜入沿海地域搞破坏、时而袭击大陆渔船驻军 。李云龙的C军任务之一 。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扫平这些海患 。
除此之外 。收复台湾一度被提上日程 。攻台登陆一直是解放军沙盘作业的主要内容 。李云龙不可能不清楚军委将C军部署在东南沿海的战略意图 。
李云龙的部队是晋西北的老底子 。对于水上尤其是海面作战并不擅长 。正需要他来研究登陆作战的战法 。事实上 。李云龙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时 。老师长曾经建议他专门研究登陆作战 。这不等于告诉李云龙:你就是攻台的主力吗?
老师长身为共和国的元帅 。以他的层级当然清楚国家的战略布局 。所以 。李云龙在孔捷抗美援朝期间 。一直在研究登陆作战 。为攻台作准备 。
虽然李云龙最终以“亮剑精神”作为论文主题 。但并不代表他对于登陆作战的研究没有成果 。我军在收复一江山岛战役时 。老师长特批李云龙“旁观” 。
最终 。整个战斗部署和实施 。与李云龙事先设想的一模一样 。这不正好证明了李云龙在登陆作战战术上的造诣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