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任天堂不敢再出高性能主机了?

【为什么任天堂不敢再出高性能主机了?】
任天堂几乎就没有推出过高性能游戏主机 。不管是当年的wii 。3DS还是目前的switch 。其性能充其量就是一台掌机的水平 。使用的芯片性能都非常有限 。不像索尼的PS和微软的XBOX那样以高性能为主打 。其实任天堂的游戏机主要不是靠硬件和画质取胜 。而是更多的靠游戏性和互动功能来取胜 。和微软、索尼完全不是一个套路 。

为什么任天堂不敢再出高性能主机了?

文章插图
尽管很多人因此诟病任天堂游戏机画质差 。不是一个时代的产品等等 。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任天堂游戏机的热销 。尤其是这两年的switch堪称任天堂最成功的游戏机之一 。而其核心芯片不过是NVIDIA本来用在手机上的Tegra X1 。现在性能肯定是落伍了 。但是每年纷纷都是有很多第三方游戏宣布登陆switch 。可见其成功之处 。
其实推出高性能游戏主机的风险是很大的 。即使是索尼和微软这两个老牌游戏机厂商 。如果拿捏不好一代主机的硬件和价格的话 。也很容易遭遇失败 。比如索尼的PS3当年真是赔钱卖 。很多游戏的适配也没做好 。这就是过于注重硬件配置的后果 。后来两家都很配合的采用AMD芯片方案 。这才算缓了一口气 。
为什么任天堂不敢再出高性能主机了?

文章插图
而任天堂的switch虽说硬件配置不高 。成本也远远不如PS4pro和XBOX ONE 。但是卖的价格却丝毫便宜不了 。这就可以使任天堂获取更高的硬件利润 。而对于索尼和微软来说 。游戏机一旦卖贵了 。对销量的影响很大 。主要还是靠游戏权益金来回血 。所以任天堂这种不片面追求高性能游戏机的做法还是很靠谱的 。
其他观点:
当时廉价半定制方案还不存在 。研发一台高性能主机 。你是拿不到货架产品的 。投十几二十亿美元对一个基本不问银行借钱 。财务基本活在明治时代公司来说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 。就马后炮看 。即使不说成本 。微软索尼的方案事实上也都没做好 。都是出现了各种明显问题 。相比于现在给AMD or NV几亿刀就能拿出完全好用的高集成度成品 。做个主板大不了请外包公司几千万也能给你好货(像AMD新主板除了X570是自己 。其他也都是外包公司帮忙做的) 。当时的环境确实非常恶劣 。
任天堂没技术这个就没必要多说 。从NGC看颜博士团队的效率比隔壁索尼应该是明显高一截的——NGC那个标虽然是ATI(也就是AMD图形部门)但实际上是做完了之后才被ATI收购的 。技术上关联度其实并不算太高 。虽然NGC比较晚 。但是讲真图形技术确实没得黑——这个是在和索尼的那块莫名其妙的C/GPU 。和DC上的那块PowerVR(就是现在的那家)相比之后得出的结论 。毕竟当时任天堂还掌握不小一部分的图形技术话语权 。
关键问题其实是微软把欧美厂商从PC直接导到家用机平台上来了 。当时全世界已经通上网了 。PC盗版猖獗但根本没有D加密一类比较狠的加密措施 。所以大家都跑家用机 。这也是为什么微软能在XBOX360开始的时候就能短时间内凑齐除了日厂以外的所有第三方 。甚至有那种原来做PC现在独占家用机的 。比如COD3 。这个很明显就是带头大哥在罩你 。快上车的意思 。
而索尼这边的基本盘日本厂商 。包括平台自身都不适应打法和游戏规则(包括网络 。工业化游戏等) 。所以输的非常惨——但老任相比于平台商其实更偏向于软件商 。更偏向于依靠软件去推广硬件 。所以根本没有迎战微软的意思 。一直是走自己的节奏 。但是第一方的需求和第三方很多工业化厂商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这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脱节 。第三方厂商就没办法做开发移植(WiiU的CPU非常弱 。但是GPU相对于X360/PS3反而明显强) 。到WiiU的时候主要是第一方疲软(这个主要是因为Wii时代扩张过于明显 。游戏质量明显下滑)导致机器本身卖不出去 。这样第三方也没人要给这个平台做游戏 。
NS这个不是不敢 。而只是纯粹的用货架产品 。做了一台携带版的WiiU 。因为低性能专业游戏机这个尺度上 。一旦带了便携属性 。欧美厂商缺少画面之后根本打不动任天堂 。实际上PSV和3DS早期之后甚至都没欧美大厂给携带游戏机做游戏了 。PSV死的惨基本也是因为掌机市场基本上是老任自己的一言堂 。
这个策略实际上进可攻退可守 。再差也是一台高清GBE 。只要PM和马尿上 。起码也能卖5000W 。大不了再去问AMD做个大主机方案 。现在是真的是有钱就能搞了 。一SOC 。一主板 。一硬盘 。一壳而已 。5-10E美元完全解决方案是没问题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