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属传统文化经典吗?为什么?


儒学观《心经》
儒家和佛家证得的本体是一个 。两家的理想不同使得侧重点不同 。佛家侧重本体的空寂 。儒家侧重空寂本体中的生机 。
周围有很多朋友喜欢《心经》 。但很少知道它想表达的真义 。以至于这么博大精深的文章被肤浅化了 。空其实是真空妙有的空 。有的朋友把空当成一无所有 。成了顽空断灭见 。甚至以恶为善 。
善恶是个很深奥的问题 。主要在于内在气机状态 。在于一心之动用 。生机周流有则不乱是善 。生机滞碍私心乍动是恶 。至善和真空是本质存在不可分的两方面 。故真正的空即随处鸢飞鱼跃 。
《心经》是对浩瀚的大般若经的概括总结 。主旨有三 。关于存在 。本质和现象 。
其一、宇宙本体是恒常存在的 。故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这在哲学中即存在 。
其二、宇宙万物的现象(事)和本质(理)是统一的 。故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
其三、如何认识到宇宙万物本质?需心无挂碍即无住 。需无智亦无得即无相 。需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即无念 。无者无妄念 。念者念真如 。廓然无圣 。荡然无相 。
要直观到存在与本质 。佛家大乘有两条路径 。一条是大乘空宗的破相显性 。一条是大乘有宗的转识成智 。认为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
还有第三条大中至正的路径 。中国儒家和后世禅宗注重直接显性 。如何理解性?如物有物性 。人有人性 。性在宇宙天地为存在 。在万物为本质 。
其他观点:
《心经》是传统文化经典 。
《心经》全文共260字 。它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如果说《金刚经》是大乘佛法的精华 。那《心经》就是精华中的精华 。意思即是说 。它就是整个大乘佛法的中心思想 。
一、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总结起来基本上可以说是三家 。即是我们常说的释、儒、道 。
这三家的思想学说润物细无声般地滋润着我们每个炎黄子孙 。对我们的生活习惯 。思维方式 。艺术文学创作 。建筑医学等等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
《心经》属于佛学著作 。自然就是属于传统文化经典 。历朝历代 。通过阅读它而得到开悟的人 。数不胜数 。
二、《心经》有传统的哲学类作品特性 。但它又高于哲学 。并有宗教色彩 。这种特性使得文人骚客喜欢去钻研它 。又使得信徒去顶礼膜拜它 。这种特性更让它在历史的沧桑中 。它从来屹立不倒 。为人们时时处处所喜爱 。
《心经》说了什么?
【观自在】
它一开始就是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直接教人内观自己本有的“自在” 。即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性 。但是这种自性 。累世累劫由于一念无明、能所的作用 。生出了五蕴 。我们被五蕴捆绑住而轮回不得解脱 。当懂得观照后 。这个五蕴 。即色、受、想、行、识 。实际上是空的 。五蕴仅是我们自性的无明映像 。
【诸法空相】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我们的自性 。本自具有的佛性 。是如如不动的 。从来不会有生有灭的二元对立 。也不会有垢与净的性质划分 。也不会有增增减减的量的多与少 。
【十二因缘、四圣谛】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佛陀早期说法 。因为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 。所以提出十二因缘 。四圣谛的说法 。到了后期 。机缘成熟 。就否定了这些说法 。并道出了这些说法是权宜说 。是方便说 。实际上到了最后 。无法可说 。
这一点 。《金刚经》第七品无得无分说上说得很清楚: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说义 。无有定法 。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 。如来所说法 。皆不可取 。不可说 。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 。一切贤圣 。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揭谛】
揭谛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
去吧去吧 。每一个人依靠波罗蜜的智慧 。到达解脱的彼岸去 。
其他观点:
《心经》是进入国学大门登堂入学智慧教学 。
《心经》是中华智慧文化入门法则的教授 。我们现在的人对这个方法有所了解的话 。那么对于我们中国国学则思过半矣 。智慧之门打开了 。这个时候再来学别的经典 。就能迅速于中华智慧文化奥妙能登堂入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