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之下,导游死于热射病


龚贺在给小朋友们讲解
【高温之下,导游死于热射病】上午10点左右,他们抵达颐和园,气温也在不断升高 。颐和园是室外游览景区,每到假期,游客熙熙攘攘 。北京市气象局数据显示,当天12时,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气温35-36℃,其中南郊观象台气温36.3℃,高温黄色预警持续中 。
导游王冰也带团走过颐和园的线路 。在她看来 , 这个景点算是比较轻松的,而像故宫这类景点一般连带着看清晨的升旗仪式,凌晨两点就要起床 。旅行团通常会安排逛完颐和园,下一站去圆明园,或科技馆,或鸟巢和水立方,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一个景点 。
游览前半程的一个小时里,龚贺像往常一样,耐心地向所有人做讲解,他尽量选择在阴凉处,避免太阳照射 。但是到了后半程 , 他的话明显变少了 。
从颐和园出来之后,龚贺提前联系过大巴车司机,确定车停放的位置 。大巴车司机回忆,龚贺和他语音聊天的时候 , 已经听不清楚他说的话 。司机便直接打电话告诉他在哪里上车 。龚贺身高1米8,体重两百斤左右,在人群中很显眼 , 朋友们称他为“大熊” 。但那天,没有人注意到他异常,他也没主动提起身体不适 。
中午12点16分,上车以后,按照规矩,龚贺应该要拿起话筒告诉孩子们 , 下一站要从这个地方去吃饭的餐厅,车程大概多久,到了餐厅要怎么做等等 。但是那天,他坐上大巴车第一排座椅后,就没再说一句话 。
车开到了餐厅所在地 , 龚贺一动不动 , 没有下车,助教则把孩子们带到餐厅 。司机扭头对龚贺说 , 该下车吃饭了,这才发现他已经昏迷了 , 急忙跑去告诉助教 , 助教拨打了120救护车,那时已经是下午一点二十左右 。
37岁的王冰和龚贺认识有七八年,曾与他共事 。让她最难过的是,龚贺从出现不适到昏迷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发现异样 。
龚贺的前同事和朋友张凯提到 , 行内人对这种情况比较敏感 , “发现不对劲,会第一时间给旅行社打电话 。”王冰解释说,研学团的助教多数都是由旅行社招的兼职人员,最主要的工作是看着孩子们 , 以防走丢 。
据龚贺的同事向张凯转述 , 他被送到医院之后,体温是42摄氏度 。医生说“送来晚了”,死因是“热射病”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患者体温会迅速升高,高达40摄氏度以上或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意识障碍等症状 。
吴威是龚贺从小到大的朋友 , 也是一名导游 。龚贺出事前一天,他正在青海带团 , 还跟龚贺说自己有高原反应 。龚贺分析说,“你三年半不出团,身体免疫力下降了吧 。”
6月25号那天,龚贺送吴威去坐机场大巴,第二天飞青海 。那天龚贺临别只说了句,“等你回来再说 。”如今,吴威再也无法知晓龚贺想说什么了 。
体力和脑力的结合
张凯是事发那天傍晚知道龚贺去世的 。在他记忆中 , 龚贺之前坐飞机去丹麦,十个小时的行程,抵达目的地后倒完时差就立马带团活动 。
导游群里,一个龚贺的朋友回忆,“大家在旺季都找不着导游,他又是比较元老级别的,肯出来带团 , 也算帮忙”,在他去世前一天,曾说天气太热了,再多钱也暂不再接团 。旁边有人插话,说实在受不了,甩了得了 。龚贺又说,既然接了,怎么也得带完 。
张凯回忆 , 龚贺大概是从今年4月开始密集接团的 。他曾在4月29日的朋友圈写道,三年以来的第一次(旅游)井喷,让他想起来2002年第一次带团的五一假期 。
开始带团后 , 王冰在途中遇到过龚贺几次 。龚贺常带行程较少的研学团,他是北京人,对景点熟悉,带团得心应手 。
张凯也是一名导游,在北京生活了13年 。5年前,他和龚贺成了同事 。张凯说 , 按照往年的经验,北京的天气在7月中下旬才会比较炎热,但今年从6月底开始就连续高温 。
张凯从2007年进入旅游行业 , 平时也会关注天气变化情况 。7月2号那天,他感觉气温“猛地一下就上来了” 。
那天中午,车内的温度已经高达40多度 。12点的时候 , 张凯在北京西站送上一个团的孩子们 , 下车的时候,他感觉阳光毒辣 , 烤得脖子发烫 。送走孩子们,他去了卫生间,打湿头巾之后放在脖子上,才凉快一点 。但不到10分钟,头巾就全干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