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言文言简意赅,为什么要发展成现代白话罗啰嗦嗦?


中国文言文是真正汉语 。现代语言参杂了大量日文 。日文的语法系统与汉语是不一样的 。造成汉语的混乱 。比如徐州 。很清晰了 。就是指一个叫“徐”的州 。现代偏偏再加上一个“市” 。到底是州还是市 。分不清楚 。沙市市 。更是个笑话 。派出所 。是个标准的日本叫法 。用汉语理解:派出劳务呢?还是派出别的什么?人民 。主义等等 。用汉语都是没法理解的 。这种现象的产生还要归结到上世纪的新文化运动 。把大量日文拿来直接使用而不顾后果 。造成语言混乱 。歧义迭出 。用汉语写成的论文各方理解不同 。后果就是汉语无法成为世界通用论文语言 。而形成的协议 。条约 。法律文件也是各种各样的解释 。
这种情况影响到现实社会各方面 。使得各行各业不能精确 。大概 。差不多 。八成 。可能 。大约这些词汇盛行 。制造业不能精益求精 。产品粗劣 。进而整个社会不求甚解 。科学无法发展 。与德国对比 。德国追求严谨 。我们追求“差不多” 。高下立判 。
其他观点:
第一 。文言文是贵族学问
任何文字都是从繁至简 。才能推广 。
因为过去没有印刷 。甚至没有纸 。最初只能金属刻画 。比如:

中国古代文言文言简意赅,为什么要发展成现代白话罗啰嗦嗦?

文章插图
看见上面刻的字吗?
这样的东西 。文字就必须简练 。然而 。这样的文字记录 。普通贵族也没几个能够玩得起 。所以文字掌握在高级祭司与皇族手上 。
春秋时期 。划时代意义的是竹简木牍 。
中国古代文言文言简意赅,为什么要发展成现代白话罗啰嗦嗦?

文章插图
这表明 。文字书籍脱离了皇族掌握 。孔圣人才能教授知识给徒弟 。
中国古代文言文言简意赅,为什么要发展成现代白话罗啰嗦嗦?

文章插图
然而 。竹简木牍依旧昂贵 。
以最便宜的竹简来说 。一片民用竹简 。最多只能写15至20字 。一根竹子 。大约分八节 。每节分八片 。剔除空格与菲页 。基本就只能写1000字 。而制作一本5000字的书 。那就需要一个劳动力花费一个月时间去砍竹子、清理剖片、煮透晾干、磨平穿孔、书写装订 。这还没有计算人工与更换错字 。
至于羊皮卷与帛书 。那就更玩不起了:
中国古代文言文言简意赅,为什么要发展成现代白话罗啰嗦嗦?

文章插图
中国古代文言文言简意赅,为什么要发展成现代白话罗啰嗦嗦?

文章插图
因此 。唐代能读书的 。依旧是豪门 。所以纸张与印刷得以令文字推广应用 。但这已经是到了宋代去了 。
中国古代文言文言简意赅,为什么要发展成现代白话罗啰嗦嗦?

文章插图
二、统治者为何推广文治?
世家统治之下 。庶民、寒门地主都是读不起书更是读不到书的 。国家政权就始终控制在世家的手上 。因为普通地主都很难读书 。自然就不能当官 。哪怕隋唐搞科举 。但通过科举者依旧是豪门为主 。
这是不利于政权稳定的 。
而宋代成功推广文治 。耕读传家得益于世家消亡 。文字书籍的普及 。
同样 。文字走向民间 。自然也就出现了市井化的白话语 。宋代是开端 。此后越发不可收拾 。承接自古存在的市井俚语的白话语伴随戏曲而推广起来(过于文言文的戏曲 。老百姓怎么听得懂?) 。读书不多的百姓也就逐步接受了 。而白话语的影响又反推了白话文的发展与最终成为官方语言 。
三、文言文的缺陷
正因为简练 。文言文放弃了很多定语、限制词 。表达意义并不完整 。
比如 。吾有一梨 。其涵义太多了:
1、我有一个梨子 。
2、我有一颗梨树 。
3、名吾的人 。有一个梨子 。或一颗梨树 。
虽然联系上下文可以得出解释 。但语言是说出来的 。上下文可听不见 。
譬如那个著名的:逸马杀犬于道 。
问题是 。谁的马 。什么时候的马 。踏死了谁的犬 。道又在哪里?
都没有解释 。这样的文言文 。虽优美简练却缺乏文字语言的沟通功能 。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 。其实在民国时期就有过争论 。那时胡适等一众新新人类主张新文化运动 。要求摈弃文言文 。而倡导白话文 。于是就有人问他:你说白话文的各种好处 。我都不否认 。但有一点 。写诗却是文言文好 。白话文如何写诗呢?
于是 。胡适就用白话文写了一首 。
蝴蝶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

推荐阅读